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 正文

浅谈函数记忆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31人气: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具体阐述我在从教过程中对于语文探究性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它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探究 创新 主体 主导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落实这一理念精神,我认为中学语文实施探究式教学是落实这一理念理想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学习,以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探究”而变得丰富多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通过教学实践,有了自己一点点的体会,下面就是我个人的浅见:

  一、什么是探究式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是开发学生独特的接受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的关键所在,也是激活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充分表现

  二、 我们该怎样进行语文探究式教学

  1、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的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益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一个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是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内涵变得更为丰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以愉悦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大舞台,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乐于发言,敢于质疑。

  例如:学习《诗经·静女》,为了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成的结论”,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静女’,文中的解释是“文雅的姑娘”,这种解释是不是值得商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大家的议论也颇有见地。

  “文雅的姑娘,面对约会应该很羞涩、很矜持才对,可是她却主动提出约会,主动送给对方定情物,在约会的过程中还捉起了迷藏,一点都不娴雅。”

  “对啊,从课文中静女的表现来看,她应该是一个开朗、调皮、热情、大方的姑娘。”

  “我认为‘静女’应该是姑娘的名字,就像我们对美丽姑娘称为‘雅妹’一样。你看,其中的‘我’,口口声声‘静女’怎么样,怎么样,这还不是在呼她的名字吗?”

  “也可以是她的昵称,也可以是她的小名,反正不能作两个字来解释,应该是一个专有名词。”

  你看,学生的分析“有理有据”,并且有许多是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的。所以,我在叹服学生思维活跃、创意十足的同时,也从学术角度亮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学术的争论,要注重事实和根据,随着大家知识水平的提高,我相信,以后在我们同学中间,一定会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可信的结论。现在就暂且存疑吧。”

  在这里,学生的学习已由积极思考问题发展到主动发现问题,课堂气氛甚为活跃,体现了创新精神。

  语文这门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时感到枯燥、难学,很多学生无学习的兴趣,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教学的弊端所造成,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动得少,是机械的模仿,学生最多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几乎谈不上发现问题。其实,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在遣词造句、形式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均闪烁着人类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镰刀头羊)走里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灿烂的仅仅是指上文中提到的彩虹吗?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吗?”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意愿和能力”。

  由此可见,质疑不失为一种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而学生大胆的创新有赖于探究式的语文教学方式的运用。

  2、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空间。

  第一, 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主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能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既要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也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是培养学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做法。

  我通常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通常是四人或六人。当我提出探究性问题时,我会让小组内各成员充分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若存在不同意见,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全组成员的较为一致的结论。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纠正错误。通过横向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内齐心协力讲“合作”,共同进步再竞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了认识,得到帮助和提高,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合作兴趣巨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当然,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机会。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 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应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调过程意识,要让学生经历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不能把合作探究和独立探究割裂开来,把他们综合起来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探究式教学。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表演式。如教读《鸿门宴》一文时,为了更好地能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 这就必须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果让学生反复读几遍课文来体会,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两位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人物,用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课文。

  换角色式。如教读《宋定伯捉鬼》一文时,我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能给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也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课堂上实施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以课堂为主阵地外,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社会中去,感受体验社会生活,顾黄初先生也说:“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种活生生的实际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综上所述,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师必须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使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有持续不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出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场改革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国教育学家戈·海纳特曾说:“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探究,因此,应该对结果和调整迟下定论。对学生的错误不应看得过重。教师须明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探究性教学活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语文教育的春天才会阳光明媚、百花盛开。

  在“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中,我一直坚持把面向全体学生与关照个别差异结合起来;把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与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我坚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还将在语文课堂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