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 正文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31人气: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结构随意化的倾向,由于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对高职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就高职课程设置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结构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形态分为八种:言语一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肢体一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存在着智能表现上的差异,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根据受教育者智能表现的情况,发挥其创造力,这也就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从这一理论出发,就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结构盲目,随意化倾向严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课程设置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普遍存在着盲目化与随意化的现象。在课程体系建构的时候,学校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出发,这就导致了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技能,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这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是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认为高职教育就是技能培训,因此对于基础性的理论课程并不重视,在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问题上,也表现得极为随意,学生也往往无所适从。这种不合理的设置对于教学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均衡的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出其高等性,发展性,总体性的特征。

  (二)课程比例的失调

  职课程的最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开发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要求,因而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比例上不协调,有的院校过于注重实践课开发,而有的院校在理论基础课上又占用的课时数太多,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上不能很好的达成一个比例。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性教育,技能性教育,因此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可以忽略基础性的理论教育,我们认为基础性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衡,有的学校过度注重技能的培训,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缺乏理论支撑的人才,究竟能够走多久呢?而另一些学校则只重视理论课,而缺乏实训的操作。这些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是极为不利。

  (三)教学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可能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但是要想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课的知识技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否则的话仍旧是纸上谈兵而已。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实训的条件,有些学校的条件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因此学生的实践技能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师资力量不足,角色定位不准确

  高职师资问题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而是一个质量的问题。具体而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情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于专业技能能够有很好的掌握程度,否则的话就无法给学生具体的指导。由于高职教师大多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讲台,因此完全没有一线的工作经验,学校重学历,轻能力的做法,也让许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被拒之门外。同时,教师对于自身的认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是发展型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发展,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五)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适应性较差

  高职教育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一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就业渠道。在校外建立起实训基地,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市场适应性更强。但是实际情况则与此相反,一些学校并没有关注到市场的变化,而另一些学生则是盲目跟风。因此,在专业的开设上并没有针对性和特色,因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

  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必修课,这些课程都关系到学生的毕业考核,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虽然,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选修课的数量,从而实现多元智能教育的目标。

  (一)多元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立刻产生效益的人才。企业希望降低培训成本,增加企业的效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企业需要具有忠诚度的员工,企业不希望在花费培训成本之后,员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待遇而离开企业。因此,这就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学校必须开展多元智能理论教育。

  其次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有过硬的人才培养机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的课程设置缺乏市场针对性,因而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高职的教育特色以及教育优势也就不存在了,那么高职教育也必然会走向萎缩。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改革之路,走市场之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正好能满足这一点。

  最后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到学校学习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存在着智能表现上的差异,学校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特色,开展多元智能教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多元智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性。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这种导向为出发点,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为中心,尽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操作性。多元智能教育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多元智能教育具有多元性。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智力的多元性,因而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观点颇为相似。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也是综合性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强调要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同时更好带动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高职课程的设置应该是有层次的。因此,为了完成某一单元主题活动,我们应该通过有层次的课程设置来逐步完成这一活动的目标。实现单元活动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主题信息收集,根据霍姆斯对于智能层次的划分,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从可以从以下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设置:

  (一)高职课程的目标的确定

  我们认为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有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这样符合学生的需求,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设定玩课程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整理活动,主要内容有查阅参考资料、实地调查等等,通过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让学生能够对单元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一智能的层次之上。单元主题活动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是否开展得细致缜密,因此学生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活动。例如背景资料的查询,同时此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资料的调阅与核查。对于单元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对于活动的总体进程也应该与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完成的活动纲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单元活动目标的确定作为第一智能层次包含这语言言语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等要素,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二)高职课程的组织和选择

  多元智能课程的组织与选择是第二层次智能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处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不同侧重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讨论叙述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中清除,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讨论结束后发现本次单元活动所需要的主题信息。对于讨论后获得的信息,团队成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最终构建出单元活动的主题产品。信息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主要体现出了一种对自然观察、视觉空间、自我认识方面的智能特征,这些都是属于第二层次的智能特点。

  (三)高职课程的实施、评价与反馈

  在上述各项工作准备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正式地实施单元主题活动的最后阶段,对于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反馈,同时也是多元智能教育的第三层次,在这一层次的训练中,主要集中的是对第一智能和第二智能中信息处理以及最终的应用能力的训练。当单元活动进入最后的阶段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于此次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且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认为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模拟、评价、判断、预测、联结、建构、实验、评判、革新以及创造等方面的智能,对于活动我们一方面要反思,一方面应该给予肯定,这种做法是对于最终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四、多元智能课程设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极为深刻,高职教育尽管存在着与普通大学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却因为教育观念的问题,导致教学目标的误设。在人才培养上,我国的人才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数理方面的智能,对于学生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并不重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是否存在也不加以考虑。这种观念决定了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向,同时也决定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教育行为。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各方面发展的机会。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与发展。

  (二)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我们认为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课程设置之中,是为了让学生有多元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多元理论。学生具有多元的智能,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智能优势,但是并不表示其其他的智能没有发展的前途。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的意义在于,它揭示出人类的创造才能是多元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是让其多元的智能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认识自身,发掘自身的优势,同时不断地弥补自身的弱势。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的智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有不断地转化,智能的发展因而是动态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引导学生,做到智能的平衡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

  我们认为将智能理论运用于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处于初级的实验阶段,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并且的确具有合理性的课程,我们认为不宜将多元智能理论全盘灌输进所有的课程之中,而是阶段性的进行尝试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智能与智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始终才没有完全弄清,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教师在使用该理论时,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积极地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而不是强行的灌输。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