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 正文

商品住宅区小汽车停车模式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32人气:

商品住宅区小汽车停车模式分析
欧阳红玉 陈必锋   
摘 要:目前在商品住宅区内,私人汽车拥有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的增长。城市交通与停车问题随着这一趋势,发生着规模和结构等实质方面的变化与调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本文对不同的停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停车模式 商品住宅区 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私家车的拥有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购车的愿望与现实已由社会上的富裕家庭扩展到中等收入和工资收入的阶层。“学车—选车—买车—开车”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特别在年轻人心目中这已是作为“现代人”的必修课。私人小汽车总量的上升指数持续增高,城市交通与停车问题随着这一趋势,发生着规模和结构等实质方面的变化与调整,所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
1.小汽车停车给商品住宅区带来的问题
1.1小汽车停车给住宅区的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
在住宅区的构成因素中,主体是住宅。对于小汽车这种“新型住户”来说,需要包括适合于它们的新型住宅——停车场(也包括停车库等)。无论何种停车方式,都要占用空间。这不仅影响到形成这些空间(地上或地下,室内或露天)的经济投入,也直接影响到住宅区的整体空间构成效果。车占的空间多了,人占的空间就会少,否则就要扩大住宅区的空间规模。
同时,小汽车停车又必然对组成住宅区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区内的道路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机动车与步行者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二者对道路以致室外空间的不同要求。这两个最重要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了住宅区空间结构的改变,成为对商品住宅区的空间结构组成的新的制约。这对设计者、开发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1.2小汽车停车给住宅区内人的行为带来的影响
在住宅区内,小汽车与人之间,体现为一种十分紧密又相互干扰的矛盾关系。小汽车与其车主之间,关系紧密,要求有方便的联系;小汽车与区内其他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干扰,要求隔离与疏远。要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人与车之间关系的处理得当与否,成为对商品住宅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住房的比较与抉择。
1.3小汽车停车给住宅区的建设投资带来的影响
住宅区内对小汽车停车投资在建设总投资中所占份额将会越来越大。停车位数量与停车方式涉及到住宅区地面与地下的空间构成,涉及到建筑的布局与结构形式,涉及到区内道路和室外空间组织等。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投资数额的多少和由此所获取的效益之间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影响。
此外,由于中国目前处于私人汽车拥有量急剧增长期,对这种增长指数的影响因素又是多方面的。难于准确预测增长指数的变化状况。这更给住宅区的建设和停车问题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许多住宅区因对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估计不足,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缺憾;也有的住宅区却又出现了车位闲置过多,积累损失大于长远受益的情况。
1.4小汽车停车给住宅区物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商品住宅区对小汽车的管理不仅涉及到管理机构、人员、管理方式、管理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停车方式、安全保卫、效益回收等方面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对区内车辆的管理,也涉及到对区外来访车辆的临时停车管理;不仅涉及到对汽车本身的管理,也涉及到处理好它与区内住户的关系与矛盾,以及对汽车的保养、维护、修理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小汽车给商品住宅区带来的问题十分宽泛,无论在住宅区建设与管理的经济投入和人力投入上都将占据越发重要的比例与份额。
2.不同停车模式的选择
停车模式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从停车位的相对位置来说,国内对静态交通组织方式大致可分为露天停车、地下停车场、半地下停车场、建筑底层停车、地上单层停车库、地上多层停车库。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在我国城市新建的商品住宅区内,露天停车虽然较以前所占主导地位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解决我国目前停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随着人们对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露天停车所表现出来明显缺陷,它必将逐渐成为一种辅助的停车方式。多种方式并存将成为商品住宅区停车规划的发展趋势。下面针对各种停车方式的特点来研究它们的综合效益。
2.1地上一层或半地下满铺的停车形式
这种停车模式具有可增长性,随着住区内有车户的增加,车库范围也相应扩大,由宅间到组团,甚至蔓延到整个住区,对车位数有很大的适应性及弹性。因是可持续发展,初次投资不必很大,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国内发达地区的住区已有采用,较有应用价值。
这种停车方式的优势较为明显:投资较地下停车场节省数倍,对土地利用率却等同于于地下停车场;使用较方便,住户停完车后直接入宅,免去天气不好途径室外的不便;车库内有较好的自然采光及通风,相应减少运行费用;可依据资金状况及实际需求分阶段、分步骤的加以实施,每一步骤均不影响现阶段的正常使用,使住区有条件可持续发展;这种停车模式还可以使住区空间丰富、增加层次感,构成富有个性、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
鉴于目前小汽车的实际拥有量及发展状况,建议采用住区宅间或组团内的地上一层或半地下满铺的停车形式。弊病是需要台阶作为人工地面及自然地面的联系,但利大于弊,极具可行性。综合效益及使用情况较为理想,目前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商品住宅区中已有应用。
2.2适应性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在现存的几种停车模式中投资最大,回收期最长,经济效益不理想。但其优势也较为显著:能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柱网尺寸8.1m*8.1m时布置三辆车较为经济);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提升住区的品质,在一些中高档住区中竞相使用。
在实际调查中得知,因使用不便、无法购置产权等原因,致使停车主动入库率低,空置现象严重。业主仍将小汽车停放于路边,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损失。
其实只要对地下停车场增加适应性,在设计及使用阶段对其予以适当改造,即可发挥其优势。在设计阶段,将车库做成封闭式,利于销售,可改善空置现象;另外,可为地下车库留有改造余地,如将层高提高至净高3.2m,形成复式车库。在使用阶段,可以按照短期内车位率不高的情况下计算停车位,将来车位供不应求时,可以在车库中增加隔层,改造成双层停车。这是解决当前一段时期内车位率不断提高的有效对策。
2.3叠加式的地上多层停车库
这种停车模式优势在于更有效的利用空间,一倍地出双倍车位数;平衡了车位的单方造价(近似于半地下停车场);集中设置,节省了管理费用;而且这种停车方式易于组织住区内的人车交通系统,避免人车的相互干扰,减少道路占地指标。
叠加式的多层停车库一般见于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居住密度较高或高层住宅居住区内,这种停车库的造价较高,并占用一定量的用地;使用不方便,主动停车入库率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大。在设计阶段可以结合景观及小品,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使其成为立体绿化的载体;此类停车库往往与小区的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设施一起设置,应注意选用适当的停车库规模和适宜的服务半径,可以将车库置于住区中心,增加服务范围,以提高停车经营的效益;对地下车位采取优惠措施,以平衡两者的利用率;进一步增加车库的改造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结束语:通过对各城市商品住宅区的不同停车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目的,是要在地区规划的基础上,对停车模式的建设方案做出分析,计算和评判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多方面比较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文卿. 城市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朴. 新世纪城市停车场(库)设计图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王之文.对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