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美术史课程教学思考分析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8-03 08:54人气:
【摘要】中国美术史是我国高等教育艺术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以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知;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中国美术史课程及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对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中国美术史课程有着深刻的渊源和严谨的文脉,在艺术类专业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都存在重知识轻感悟、重记忆轻理解、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们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推动教学改革是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必经之路,而如何保障改革效果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一、中国美术史课程概述
 
中国美术史是高校美术专业一门基础性课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中国美术历史基础知识体系。其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为图像,但涉及的其他领域、专业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等。但结合现阶段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实践来看,通常只注重以历史为主线的美术类型讨论,其他领域的内容常常遭受忽视。这样导致的一个恶劣后果就是中国美术史课程教材存在严重的程式化问题,很难将这门课程的特色以及内涵完整表达出来,重点把握不准确,对中国美术史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的特征分析我国是一个民族多元的国家,不同地区、民族的风俗面貌往往存在差异,而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美术的基本元素,也决定了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的多元化特征。而且除了本土文化造就的美术元素,中国美术类型中还包含了一批非本土起源的部分,它们的流传更为复杂,甚至对中国以外的美术样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全面和完整,而是要从内容中找寻美术的本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美术史课程的知识点有效整合起来。
 
(二)中国美术史图像化的表现特征中国美术史课程包含了从石器时代开始及其之后各个时代的绘画、雕刻、造像以及工艺品等诸多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图像作为载体。而在知识内容上则涵盖了历史、宗教、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1]。由此可见,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灿若星辰。但我国现有的课程教材编写总是受到历史学的影响,根据历史分期对美术史进行划分,并以固有的美术规范和模式对不同美术类型的发展规律进行概括,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拓展发散予以限制。
 
(三)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根据调查来看,现如今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认知存在不足,只是将其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理论课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唯一支持学生们学习美术史课程的因素就是学分,作为一门必修课,…若是因挂科导致拿不到学分,可能存在无法毕业的危险。另一方面,院校对史论课程的安排也存在问题,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学分设置不合理,要知道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绘画一项就涉及许多内容,除此之外,建筑、设计、雕刻也都属于美术的范畴。
 
二、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融入更多当代美术发展的内容。目前我国使用的《中国美术史》教材中很少会涉及中国当代美术,这对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意味着一种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影响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几经波折,但也诞生许多精彩的内容。以我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三个特征:其一,开放性和多元化。其二,美术生态更加丰富多样。其三,美术各门类、专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而且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思潮变革与争鸣,产生全新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而这些都是我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应该为广大美术专业的学生所熟知。因此应该将当代美术发展纳入《中国美术史》教材,促进学生美术视野和创作手法的拓展,使学生们形成创新发展的艺术观念[2]。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方性文化艺术特色。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文化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而在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大脉络的情况下,着重谈一谈地方性的美术特色。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在艺术考察过程中以地方文化遗址或是博物馆作为主体,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引入,提升学生们对本土美术文化的了解。二是对地方传统美术艺术资源进行整理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传统美术实践活动,了解、鉴赏、吸收优秀民族传统美术元素,并渗透到创作实践中,实现美术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三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其中美术性素材进行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二)优化课程实施首先,创新教学方法。综合以往教学实践,可用于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参与法,在美术史教学中掺杂一些带有实践性质的训练内容,弥补单一理论性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水平。其二,参观法,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到当代一些博物馆或是美术馆了解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其三,访问法,对民间艺术家进行近距离访问,或是到一些民间美术工作室参观,帮助学生们掌握学术研究方法[3]。其次,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目前,很多中国美术史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开始产生依赖性,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以及快节奏,反而产生了惰性,习惯于使用教学课件替代传统的师生互动,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多媒体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种另类的传统教学,只是教学工具上转变,核心思路依旧是灌输式教学。对此,应该从根本上克服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存在的弊端,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高端化应用手段,助力教学深度的增加。
 
(三)改进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方面,应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课程中设置实训板块,让学生们基于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兴趣自主选题,进行艺术创作或是设计应用,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如此可以有效地改变当前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存在的过度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情况,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有效锻炼,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中国美术史课程也应该适时改革,基于全新的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冬花.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2]戚小亮.高校美术学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思路刍议[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1).
 
[3]曹雅妮,郭屹梅.传承与重构——《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