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综述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12-10 09:05人气:
  [摘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强化英语听说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视听说课程性质内在要求的背景下,需要坚持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将任务式教学贯穿始终,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等。探索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
  
  教育部2015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为目标[1]。随着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日益加深,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熟练掌握英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条件,而国际化人才的英语能力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和提高[2]。而应试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听力训练为主,真正让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较少,缺少有效的课堂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脱离了生活实际,远离了真实语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下、输出能力薄弱,无法实现《教学指南》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一、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背景
  
  (一)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引发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外语智慧教育平台应运而生,使外语学习朝着主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随着学习内容和时间的碎片化,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移动学习模式日趋流行。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学习平台的出现为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支持。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听说模块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练习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轻松的互动场所,在这里学生是一个个具有平等身份的个体,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上传自己拍摄的音视频作品,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传自己感兴趣的演讲、情景剧等内容,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视听说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
  
  首先,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资源为主,教学过程以视频观看、听力训练和口语输出等活动为核心。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弱、缺乏信心,导致学生对音视频材料的理解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导致学生疲劳和焦虑,产生畏难、厌学等情绪。因此,视听说学习活动宜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且每个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借助微课、慕课等“碎片化”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分解教学任务,使学习内容模块化、微型化,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视听说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而在传统的听说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在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活动时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活动一旦完成,师生之间完全分离,无法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而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能够打破师生之间交流的时空限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进行有效监管,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说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效率。
  
  二、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和理论建构
  
  2002年,史密斯·J和艾特勒·马西埃将E-learning和传统课堂学习理念融合,首先提出了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的概念。2004年,我国学者何克抗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建构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混合式学习即“BlendedLearning”或“Blending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到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IITC),这一发展变化强调信息技术已经不再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创建理想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校教学深化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方式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大学生“视听说”混合教学模式的载体。那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此,何克抗指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3]。长期以来,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主要是在课堂,外语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主要来自课堂与课本,其语言输入相当有限,而且大多是非真实或非自然的语言。要解决语言学习的环境问题,单靠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借助当代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创造出一个拟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目的语,提高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把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进行真正的整合[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3]。这里的主导指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指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观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结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分离,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教具。要创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就要改变师生间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媒体也要由辅助教学的工具改变为既要能辅助教师教更要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坚持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日益流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始取代“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设计理念。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强调情景创设、资源提供、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需要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相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成为教学的中心,而教师主导教学的系统设计并且指导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英语视听说作为一门实践课,其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坚持教学并重,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民主参与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堂”以及教师对课堂的单向掌控会产生本能的反抗,他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经验,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将他们的经验和想法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尊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和需求重新设计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其次,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能力和兴趣,打破传统的、狭隘的课堂教学观,在课堂内外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将“教”和“学”有机统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合作地进行学习或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教师还需要充当管理者的角色,协调整合教学过程。坚持“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将任务式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不仅关注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更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2]。《教学指南》强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体现学生中心、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2]。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式教学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都要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相连,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产出任务,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慕课以及各类听力口语训练软件等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打造整合线下课堂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式教学应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教师通过微信群、慕课堂、Utalk等移动终端向学生发布听说任务,并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输出任务,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并与学生及时沟通,跟进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这样就为课堂活动的开展节省大量的准备时间,为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了条件。课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优化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以任务为驱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听说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展示,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即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强化技能训练成果,进行任务拓展和延伸,发布评价反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优秀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能够自主调节学习节奏,进行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有效互动,教师能够实时关注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学生也能够持续地反馈学习感受,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三)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评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修订教学计划,修改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得到发展。传统的视听说教学评价体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表现形式为结课后的听力或口语测试,这种评价模式以量化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不利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不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评价和反思,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学效果评价往往放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与教、学环节脱离,无法实现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实时调试。《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涵盖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极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变化,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视听说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的作业、测验、讨论等在线学习数据并加以量化,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借助各种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自评、他评、小组互评等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活动,综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构成对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更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的实时监管、实时反馈和实时调节,融合教、学、评于一体,实现边学习、边指导、边评价,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和延展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DB/OL].(2018-06-09)[2020-06-07].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2-26.
  
  [4]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育,2006(6):3-10.
  
  [5]谷晓莹.移动网络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9(4):157-159.
  
  作者:吕璐 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