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浅析

作者:文阅期刊网 来源:文阅编辑中心 日期:2022-03-07 17:08人气: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幼儿教师培养体系愈发完善。尤其是在三胎政策将实施的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加大学生培养规模,更要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本文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养
  
  引言
  
  学前教育关乎幼儿学习生活习惯的初步养成,更是幼儿智力启蒙的基础阶段。幼师作为幼儿教育者,其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幼师的基地,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更要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认同感,热爱幼师职业,将投身学前教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全方位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解决幼儿教育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力量,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作为重点,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教育技能,相对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学前教育面向幼儿这一特殊群体,仅有教育技能是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的。近年来,进入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群体主要为“90后”“00后”独生子女,实践能力不强,奉献精神不足,而且欠缺耐心细心等品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亟待加强。
  
  1.职业信念相对淡化
  
  现今,高校主要为“90后”“00后”的主场,优越的生长环境与单纯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期望较高,真正愿意全身心投入幼儿教育行列的学生较少。一项对12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仅占32%,希望毕业后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占68%。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追求事业发展带来的实际效益。有些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工作繁重,每天需要面对吵吵闹闹的小孩,自身缺乏足够的耐心,且需要承担极大的责任,薪酬低工作累,不愿意投身其中。此外,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师教育上缺乏系统化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师德教育不够深入。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幼师体罚幼儿的新闻,究其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幼师缺乏职业情感认知,对幼儿缺少爱心、耐心与责任心,职业信念淡化。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2.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对较弱
  
  职业习惯是惯用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习惯包括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这些都关系到学前教育的成效以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奉献意识较弱,而幼儿教育需要教师付出爱心、耐心、责任心。而且高校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内涵认知不清晰、理解不深入,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情感弱化,未能将学前教育转化为自我价值追求与自我需求的满足,继而影响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幼儿的喜爱,有碍于职业素养的养成与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也应当与时俱进,为满足幼儿成长与学前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适当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但是,当前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上仍固守传统经验,教育革新进程较慢,侧重于理论与技能教学,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常只有在实习期才会进入到幼儿园进行实践,但是此时的实践未能与日常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教师不能随时对实践结果进行理论性的总结与指导,理论也无法及时转化为实践应用技能,最终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弱化。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1.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生职业信念
  
  经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愈发多元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有害思潮极易侵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继而影响学生职业信念的养成。对此,高校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前教育教师,应从师德教育出发,立德树人。所谓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与中心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首先,以思想理论教育为引领,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其次,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指导,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美好品德,实现道德的熏陶;再次,以音乐舞蹈为载体,将德育渗透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较为注重唱歌舞蹈教育,可以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如编排情景剧。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与要义,了解幼儿教育与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念,提升职业素养。
  
  2.把握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职业习惯
  
  学前教育专业多为女生,在职业习惯的培养上,应遵从女性的性格特点与认知规律。这一阶段的女生心智不成熟,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心理活动较为复杂。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习惯的培育,有助于引导学生认清学前教育内涵,培养职业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需求,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发现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对学前教育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准确定位学前教育要义,将思想需求转化为职业情感,主动热爱学前教育这一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改变以往与学前教育职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习惯,满足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3.调整课程设置,提升学生专业素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拥有多样化的职业素养和技能。高校在对其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时,应注重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能。基于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研人员要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和学前教育人才的素能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化设置,丰富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内涵。同时,在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时,应注重秉持“理论+实践”这一基本原则,校方应完善建设实训基地、幼儿养护实训室等,对于资金相对不足的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注重对现有方法予以改进,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专业化的课程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以专业课程为支撑,发挥出高校学前教育的实际价值。
  
  4.创新实习模式,深化学生职业认知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为在校最后一年到幼儿园等专业相关单位实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锻炼学前教育能力,提升职业能力,但这种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随意性大,可控性不强,过于集中化。学生多为自主选择寻找实习单位,学校难以进行全程跟踪把控与评价,无法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安排的实习也往往集中于某一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学生扎堆实习,接触到的幼儿数量少,且普适性不强,有些学生存在敷衍应付实习的情况,未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创新实习模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实习。学校与幼儿教育机构建立实习合作机制,在学生专业学习的前三年,可适时安排学生走进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实现理论学习的及时应用,并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在不间断的实习中让学生逐渐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培养学生对幼儿的喜爱和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增强职业情感,体会幼儿教育职业内涵。二是采取轮岗实习模式。在最后一学年学生集中实习时,采取轮岗实习模式,让学生轮流到大中小班实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职业发展的实际,为学生毕业后走进实践岗位奠定基础。
  
  5.全面精心设计,发展学生职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总结经验,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高校学前教育教研人员应以学习活动为抓手,做好深度优化设计,为学习活动赋予更多、更丰富的内涵,并确保在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均有体现。教研人员应以“活动育人”理念为抓手,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职业体验。在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落实。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在后续的学习实践中加以改进。
  
  6.加强师资建设,树立良好职业榜样
  
  高校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表率,成为学生的职业榜样。高校应注重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建设,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师德师风等方面严格把关,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团队。高校教师则要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注重对教学手段的创新。这样,学生将真正以教师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高校要定期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予以培训,并邀请具有丰富任教经验的教师来学校开讲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时,应注重从现代幼教事业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出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深入把握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做好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从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出发,调整教学思路。同时,高校学前教育的专业教研人员应注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创新实习模式、加强师资建设等,形成高效、全面、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思雨.谈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J].就业与保障,2020(11):43-44.
  
  [2]付沙,肖叶枝,周航军.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档案,2019(1):174-178.
  
  [3]刘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艺术教育课程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渗透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9):31.
  
  [4]罗宝勇.美国档案教育国际化视野及启示[J].山西档案,2019(4):54-57.
  
  [5]武闯.古代书院制度文化德育思想研究[J].山西档案,2019(2):180-181.
  
  [6]李志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分析[J].智力,2020(10):5-6.
  
  作者:温馥榕 许天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育学院 西安高新区第九初级中学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