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理工论文 > 正文

某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标志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09人气:

  摘要:某矿区出露地层有侏罗系和二叠系,区内的燕山早期花岗斑岩体呈岩枝状产出,局部有Cu、Pb、Zn、Ag矿化显示;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部位绢云母化和硅化蚀变很发育,规模较大,是有利的成矿空间;经钻探初步揭露,在接触带上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岩浆期后热液脉型矿体。通过分析,认为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中-大型规模的银铅锌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岩浆期后热液脉型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某银多金属矿地质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第二区调队在该区开展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60年代原地矿部第二物探大队完成了1:20万航磁测量和化探测量,90年代华北地质勘查局开展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往工作为区域资源潜力评价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通过开展某矿区地质测量、物化探及工程揭露等工作,认为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寻找大型规模的铅锌矿找矿潜力。

  1区域地质背景

  某银多金属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有近南北向断裂和北东方向断裂发育。区内主要地层为二叠系中统哲斯组、侏罗系中统新民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冲积物。侏罗系地层为主要赋矿地层,总体呈北东走向,向南东缓倾的单斜构造,构造简单。测区中北部有一燕山早期花岗斑岩体,呈岩枝状产出,规模较大,走向北东,在某村南倾没。时有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绿帘石化等蚀变,局部有Cu、Pb、Zn、Sn矿化显示。岩浆活动具多期多次的特点,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图1 某地区构造位置图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中统哲斯组、侏罗系中统新民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冲积物。

  二叠系中统哲斯组(P2)主要出露于测区南中部地区,北西部01号矿化体处小面积出露,为一套凝灰质粉砂岩、大理岩及相变复杂的火山碎屑岩,与上覆岩层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主要分布在白音皋地区和测区东南角,岩性主要为灰黑色厚层状板岩和复成分砾岩、角砾岩互层或交替出现。其中在白音皋地区砾岩中具电气石化蚀变,裂隙中有含锡石-石英微细脉。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大面积分布于测区各部,岩性主要为流纹质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角砾-含角砾凝灰岩及少量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矿化蚀变体主要在本层分布,大小不一,产状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出露于二道沟-头道沟一带,为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

  2.2构造

  本区构造较简单,侏罗系地层总体呈北东走向,向南东缓倾的单斜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有两条:一条位于工区中部偏南,为实测逆断层(F2),断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80°,地表出露长度约700米,局部地段有轻微矿化显示。F3位于F2南约3km,地表出露宽7~8m,长约600米,倾向南东,走向北东。构造中心高岭土化较强,两侧具弱褐铁矿化、萤石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测区中北部花岗斑岩体内有一条北西向矿化蚀变带,断续出露,长约2000米,推测宽800米,其中几条已知较具规模的矿化体也在其范围内。蚀变带内出现多条宽1~5m蚀变体,经探槽、拣块分析、化探剖面化学分析均具矿化显示。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褐铁矿化。

  图2 某矿区地质略

  2.3岩浆岩

  测区中北部有一燕山早期花岗斑岩体(J2γπ),呈岩枝状产出,规模较大,走向北东,在某村南倾没。时有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绿帘石化等蚀变,局部有Cu、Pb、Zn、Sn矿化显示。次力本沟北出露长约300米的花岗岩脉(γ),脉岩东部100米见一硅化蚀变带宽约4米,产状与花岗岩脉平行,拣块样显示银具工业品位。测区东南角出露长400米,宽约50米的二长斑岩脉(ηπ),脉岩西部100米见产状与此脉岩近似平行的矿化蚀变体宽约3米,银、铅具矿化显示。

  花岗斑岩体(J2γπ):浅灰-灰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40-50%,主要成分为正长石,次为石英,有少量斜长石和蚀变黑云母。正长石半自形-他形,晶面多具泥化。石英半自形柱状及不规则粒状,晶粒多受到基质熔蚀,边缘形成蚕食状。斜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可见聚片双晶,部分晶粒已具强烈绢云母化。黑云母鳞片状,已全部蚀变形成绿泥石并析出铁质。基质成分主要为微晶状石英和正长石,少量暗色矿物均已蚀变形成绿泥石。

  花岗岩脉(γ):肉红色、灰黄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二长斑岩脉(ηπ):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和已蚀变的黑云母。正长石半自形-他形粒状,晶面多具泥化,部分晶粒中包嵌有斜长石板状晶粒。斜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可见聚片双晶,部分晶粒已强烈绢云母化。黑云母鳞片状,已全部蚀变形成绿泥石并析出铁质。部分晶片中可见榍石和磷灰石包体。基质成分主要为微晶状正长石、斜长石和微粒石英,有少量暗色矿物已蚀变形成绿泥石。基质中零星见有少量副矿物磷灰石、锆石、榍石,其晶粒呈短柱状、锥柱状、粒状,呈星点稀散状分布。

  表1 矿化体特征表

  2.4矿体特征

  累计发现矿化蚀变体24条,其中主要矿化蚀变体12条(见表),其他规模较小的矿化体12条。矿化体一般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大部分位于测区中北部。赋矿位置以花岗斑岩侵入体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碎屑岩内接触带以及侵入岩体内部居多,少数为产于火山碎屑岩地层内受构造控制的硅化褐铁矿化脉。其中花岗斑岩侵入体与围岩内接触带产出的矿化蚀变体与侵入体界线有关,沿走向变化较大,呈弧形脉状产于花岗斑岩体边缘部位。花岗斑岩侵入体内部的矿化蚀变带呈多条平行脉体产出,单脉宽1~5米不等,地表出露断续,延长并不大,一般100~300米,走向主要为北西、北北西。火山碎屑岩地层内受构造控制的硅化褐铁矿化脉产状也多为北西-北北西走向。另外01号矿化体产于二叠系哲斯组变质粉砂岩和大理岩接触部位,规模较小,北西走向。

  从目前工作程度来看,02和08号矿化体有很好的成矿性,故选择在本区最具代表性的02、08号矿化体进行普查工程控制。

  02号矿化体:位于某村西北方向,矿化蚀变体宽10~15m,延长600m。矿化体总体走向北西300°,倾向南西。赋矿部位在花岗斑岩侵入体与围岩内接触带一侧,地表观察矿化与围岩界线较清晰,矿化蚀变主要表现为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硅化,局部见孔雀石化。其中02-1号矿体在24勘探线地表TC6控制矿体宽10米,加权品位Ag21.40×10-6Cu0.12×10-2Pb0.81×10-2Zn0.29×10-2,深部ZK2401控制矿体穿矿厚度9.0m,加权品位Ag9.13×10-6Pb0.52×10-2Zn1.05×10-2。TC6南东方向控制蚀变带延长250米,探槽间距50~100米,探槽中主要见银、铅、锌、铜矿化显示;矿化体在TC6北西方向延长约350米,TC02-6和TC02-8均见厚度5-10米矿化体。

  08号矿化体:位于某村东南,地表延长1200m,出露宽5~40m,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走向320°倾向南西,矿化体赋矿岩性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受构造控制明显,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矿化与围岩界线不明显。TC3控制矿化体宽度7m±,主要为银矿化Ag最高170×10-6,TC12-1、TC12-2控制矿化体宽40m,Ag最高1654×10-6。ZK10001、ZK10401钻孔验证矿体具一定延深,ZK1301、ZK1303、ZK6601穿矿体总厚度分别10m、14.1m、7.26m,其中ZK1303钻孔中最高品位Ag2905.00×10-6,Au1.86×10-6。矿体产状变化较大需进一步研究,镜下分析的金、银赋存矿物主要为淡红银矿和银金矿。

  2.5矿石特征

  02矿化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其次为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次生矿物以褐铁矿为主,少量铜蓝等。脉石矿物:绿泥石为主,其次硅化石英,方解石等。矿石有益组分为Ag、Pb、Zn、Cu,伴生As可综合利用。主元素为铅锌以共生形式组成矿体,矿石呈浸染状以铅锌银多金属矿体产出。

  08号矿化体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主要以淡红银矿形式存在,少量为自然银-金矿形式。次生矿物以褐铁矿为主,少量铜兰等。方铅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呈小团块状产出,立方体自形晶体,粒径一般小于1mm。闪锌矿:灰色,他形粒状,均质,多呈集合体形式分布,局部集中构成斑点。在闪锌矿中分布有黄铜矿,方铅矿包裹体。闪锌矿晶粒大小在1~0.03mm。方铅矿包裹体大小在0.05~0.01mm。矿石有益成分是Ag、Pb、Zn,伴生Au。主元素单独或共生组成矿体,以共生为主,呈银多金属矿体产出。矿石为他形不规则粒状结构,浸染状、星散状、裂隙充填构造。

  1-Ⅰ级异常区;2-Ⅱ级异常区;3-Ⅲ级异常区

  图3 某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图

  3物化探异常特征

  3.1化探异常特征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测区内有甲-38#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围绕某分布,形态完整,具一定规模,北东长3000m,北西宽1500~2000m,从异常总体上看为Ag、Pb、Cu、W、Mn、As多元素组合异常,规格化面金属量依次为:Ag224.07-Pb89.55,异常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区出露满克头鄂博组(J3m)凝灰岩及酸性熔岩,并位于侏罗纪花岗斑岩(J3γπ)岩枝倾没部位,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发育。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6处综合异常区,其中在Ⅰ、Ⅱ、Ⅲ异常带中是寻找Ag、Pb、Zn金属矿的有利靶区,在Ⅳ号异常区是寻找As、Sn矿的主要靶区,在Ⅴ号异常区是寻找Cu矿的主要靶区。在Ⅴ区是寻找Au的有利靶区。

  3.2物探异常特征

  物探异常区主要有三个:

  Ⅰ区IP1和IP3异常,位于测区西部花岗斑岩体与围岩内接触带,长轴走向约330°,长约3500余米,宽200余米,异常中心视极化率值ηs=3%左右,视电阻率值2500Ω·m<ρs<3500Ω·m属中阻高极化,异常区内延长轴走向有矿化体分布,矿化体走向基本与激电异常长轴走向相一致,所以认为该异常为数条矿化蚀变体的综合反映。IP2异常,位于测区中部花岗斑岩体与围岩内接触带,长轴走向约330°,长1500余米,宽250余米,异常区内延长轴走向有矿化体分布,异常中心视极化率值ηs=3%左右,视电阻率值2500Ω·m<ρs<3500Ω·m属中阻高极化,矿体走向与激电异常长轴走向相一致,所以认为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Ⅱ区的激电异常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地层中,该区域没有太多的地质工程,其中IP8长轴走向约330°,长约1000余米,宽200余米,异常中心视极化率值ηs=3.8%左右,属中阻高极化,异常区域内有14号矿化体赋存,该矿化体的走向与IP8激电异常的长轴走向基本一致,并且通过综合地质图可以看出在这一区域有银、铅、锌、铜次生晕综合异常分布,其他几处激电异常IP7、IP9、IP10、从异常形态和物性特征来综合对比均与IP8类似,所以认为该区的激电异常系为一定埋深的矿化体所致。

  Ⅲ区的激电异常IP11长轴走向330°,长1100米,宽200米,异常中心岩性出露较好,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岩屑熔解凝灰熔岩。激电异常长轴走向与山脊走向近似一致。IP12异常长轴走向60°,长270米,宽150米,异常中心位于山脚下(沟底)覆盖较厚,植被与水系较发育,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岩屑熔解凝灰岩,出露的岩性内可见有定向排列(与激电异常长轴方向一致)的浆屑,异常长轴走向与山脊走向近似一致。其中IP11、IP12异常通过地质综合图可以看出在这一区域有一规模较大的铜次生晕异常分布,IP13激电异常内有银、铅、锌次生晕综合异常,所以认为该区的激电异常系为一定埋深的矿化体所致。

  图4 某矿区激电中梯等值线图

  4找矿标志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及钻探成果,可将本区矿床的找矿标志归纳如下。

  (1)围岩蚀变是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重要找矿线索。本区较广泛存在的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特别是褐铁矿化是本区多金属矿床的重要蚀变类。它们互相叠加且蚀变强烈的地段往往成为多金属矿体的重要找矿标志。

  (2)区内以铜、铅、锌、银、锡元素为主的多金属元素综合异常与已知的蚀变带套合关系看地球化学异常是本区找矿标志之一。

  (3)物探电法测量在构造蚀变带及矿体上均可形成极化率和电阻率异常,物探异常是找矿的地球物理标志。

  5找矿前景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和侏罗系,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与成矿有关的主要为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火山碎屑岩。大面积分布的火山碎屑岩化学性质活泼,有利于成矿热液的交代。区内出露的花岗斑岩为燕山早期花岗斑岩体岩株,具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绿帘石化等蚀变,局部有Cu、Pb、Zn、Sn矿化显示,是区内的成矿母岩。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出银铅锌等元素异常围绕花岗斑岩体分布,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强度高,同时与地表蚀变体相吻合。

  2010年施工的钻孔已揭露02号矿体矿化尺段大于100米,具工业意义的铅锌矿体厚度为9米,平均品位银9.13×10-6,铅0.52×10-2,锌1.05×10-2。揭露08号矿体矿化尺段大于100米,具工业意义的银矿体厚度为2.9米,平均品位银287.52×10-6。因此预测在某地区寻找斑岩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前景很好,找矿潜力很大。

  参考文献:

  [1] 雷泽恒,乔玉生,许以明. 湖南上堡矿区钨锡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09(02)

  [2] 王泽华. 鄂东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08(05)

  [3] 牛树银,郭利军,刘建明,王宝德,胡华斌,孙爱群,王硕,李长生.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J]. 西部资源. 2006(01)

  [4] 郑翻身,蔡红军,张振法.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超大型银铅锌矿勘查过程及远景规模评述[J]. 西部资源. 2005(05)

  作者简介:刘存明 张东波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内蒙古 锡林浩特市 026000

  本文发表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2月下旬第36期总第66期上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