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探讨如何营造现代居住小区景观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47人气:

  摘要:本文将造园要素分为地形、水体、植物、建筑(构筑物及景观小品)、铺装等五类,并对其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应用的特殊性逐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对各类造园要素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有所借鉴。

  关键词:造园要素、居住小区、应用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的造园要素分为五类,其中包括:地形、水体、植物、建筑(构筑物及景观小品)、铺装等。这五类造园要素是构成园林的物质基础,然而不同类型的园林,对于这几类造园要素的选择及应用手法等要求不同。随着这几年的房地产开发,居住小区景观越来越被重视,其设计及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故对其造园要素应用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分析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1.地形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特殊性

  地形在景观的营造中起着隐性的影响全局的作用,地形是其他物质造园要素的基底,各种物质造园要素中的任何一种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地形而争取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而且地形也能影响某一区域的美学特征,影响空间的构成和空间感受[[i]]。

  地形设计在居住区中运用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与绝大多数的市政公园绿地类项目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地形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相对居住区狭小的面积,有着布置密集的车行及人行道路系统这一特殊情况。通常情况下,大面积的复杂地形是不会在居住区中出现的,因为这种设计,一方面地形被密集的路网及活动场地分割,显示不出自然情趣,另一方面,复杂的地形,不便于老人、小孩的日常活动。往往在居住区中,地形是相对较小的,但是密度应该较大一些,这种地形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隔绝车行道路及视线对绿地内部人的活动的影响,同时又给外部一个丰富的观赏面,这样,一个个相对静谧、有趣的小空间就形成了。除此之外,居住区中的地形设计还有很多种类型和方法,为居住区营造出既有趣又丰富的景观,但是微地形在居住区中成功运用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2.水体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特殊性

  水景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其中静态的水景包括规则的水池、自然形态的水池等,主要利用其可塑的形态、以及对其他景观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来营造轻松自然的景观氛围;而动态的水景则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类型众多,风格多变,主要利用其可塑的形态、丰富多变的状态、声音等来获得充满活力的动态景观。

  居住小区的水景与寻常的公园中的水景在设计上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与小区面积有限,交通密度大,日常人流量大,且人作为居民对自己家的“院”的独特功能需求等有关。居住区的水景并非越大越丰富就越好,大水景一方面侵占了居民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日后物业的养护成本。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居住区中的水池由于物业跟不上而变得干涸,丧失原有的景观功能,面临改造。改造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小一些的水池保留原有结构变为花池,另一种是足够大的水池会改造为下沉式活动广场。但这并不表明居住区应避免营造水景,事实上,水景在提升居住区景观档次的效果上是非常突出的,有一位开发商曾对笔者感叹说:“可以说有水景的居住区不一定高档,但是高档的居住区一定会有好的水景。”此外,在水景设计中,虽然其设计施工与自然条件关联并不大,要具体考虑当地的条件所宜,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且因为气候炎热,适当的水景可以改善通风条件,创造宜人的小气候;而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养护成本远高于南方地区,则在水景设计上需考虑适当精简。在实践中表明,动态的、亲和的呈点状、线状的水景最适宜在居住区中应用。

  3.建筑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特殊性

  本文所讨论建筑,包括了园林中的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建筑,也包括其他的人工构筑物等,笔者将其分为五个类别:园林建筑、景观小品、室外工程构筑物、共用设施小品、活动设施小品等五个类别。

  由于居住小区对于整个城市环境而言空间相对封闭,且功能密集,审美要求较高,所以建筑在居住区景观营造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园林建筑在形式上,于设计之初应考虑住宅建筑的设计样式,并从中选择一定的形式语言以及建筑材料,使园林建筑与住宅建筑能够更完美地统一;在体量上,应考虑到绿地面积有限,应以营造亲和适用的体态为原则,切忌套用公园广场中大体量的园林建筑。

  景观小品应具有具体的设计主题,其主题应与居住区整体设计的立意想吻合,适宜小区不同年龄段的欣赏,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品味。室外工程构筑物、除了一般设计中要考虑到的功能需求,也应注重其景观效果,并且注意其色彩、形态应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如围墙的设计应考虑与住宅建筑的形态构成以及位置布局上取得一定的联系。共用设施小品与活动设施小品应注意其合理的位置布局,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需要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提高设计品位,如灯具、座椅等常用的设施要能够提高整体环境的设计品位。

  4.植物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特殊性

  植物是景观营造中最具有自然意味,最具有生命力的物质要素,通过植物要素与其他造景要素的结合,使景观空间更具有大自然的属性。由于居住小区绿地面积相对于市域面积比例小,且较为分散,其中绿地为建筑、道路等分割破碎化严重,其生态价值远远低于景观价值。因为,区别于一般公园中植物可以独立造景,特别是大型公园中适宜营建自然乡土植物景观,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一般以园艺式的植物景观营造为方向,即以色彩、形态、类型极为丰富的大量观赏植物应用为主,营造出人工模拟自然的景观。

  居住区中的植物配置虽能独立发挥营造空间作用,但往往在整体空间布局中处于附属地位。这是由于居住区密集的功能设施所决定的。其中,乔木往往结合建筑小品、道路等形成骨架,形成空间构架;灌木往往结合建筑小品,弱化其生硬的线脚关系,并与各级道路以及场地相结合,形成某些局部的空间围合;藤本植物用于攀附和遮挡,往往与廊架、栏杆等建筑小品及公用设施相结合,具有美化、遮挡的功能;花卉地被往往用于点缀,与乔灌木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审美效用的植物群落,甚至花境,以及种在花坛中,形成景观小品;草坪则作为覆盖地表的主要材料,并由于它具备其它植物所具备的“实”相反的“虚”的特性,形成开敞的空间。

  目前业界要看清的是,某些房地产商为了景观而景观,植物选用过大的树甚至古树名木,这是非常不经济的做法,居住区中的乔木并不一定都要大,对于孤植的特定乔木,尽量保证树冠大小即可得到满意的效果,另外,大量引用不适宜的外地,甚至国外植物也是不可取的,其风险性高,且形成效果并不一定好。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是居住区中的各类造景要素中唯一会随着时间越久景观效果越好的要素,植物造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总体而言,居住区的植物应选用多类型的植物,且需要注意植物的合理种植密度,在结合其他造景要素形成自然配景的同时,也要使自身形成较为丰富的层次。

  5.铺装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特殊性

  铺装主要包括道路、广场两大部分,其中道路构成全园的整体脉络,在满足车行、步行交通的基本功能之外,联系了各个景区和景点,形成纽带和风景线,从而组织各个空间,形成整体的景观布局。广场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所设置的活动场所,面对多样化的服务对象,具备多功能复合的特征。

  在居住区道路系统上,可以分为车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两部分,其中车行道路应坚固耐用,方便使用,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其景观效果,如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或者局部采用石材、砖等铺装材料;人行道路主要为绿地中的园路,园路的设计要考虑与景观的结合,以及与住宅入口之间的交通关系,最好为曲线,以增加步行长度,从而获得更大的空间感受,此外,园路一般工程量不大,造价有限,可以采用多种铺装材料相结合以及砖刻、地雕、拼花等工艺进行美化,使其不仅是“因景设路”,还可以是“因路得景”。

  居住区的广场一般面积较小,往往数目较多,但由于建筑及道路的分割显得极为分散且往往广场与广场之间不具有必然联系。面积最大的广场通常设置在居住区中心公共绿地中,此处应具备多种服务功能,满足居民跳舞、健身、集会、避灾等多样化的活动,为避免广场过大而显得单调,应考虑适当的竖向设计,以及广场与植物、水景等其他造景要素的结合。在宅旁绿地中往往会设置一些面积较小,服务设施极为单调的小广场,这些广场应以突出亲和感为首要目的,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简单游憩活动即可。此外,铺装在材料和样式的设计上应注意做到:(1)设计应考虑到住宅建筑所用材料的色彩及式样;(2) 道路与广场的材料与样式应该基本统一;(3)铺装的分色线应与周边的建筑小品、公共设施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这五类造园要素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在考虑一般应用手法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设计更能贴近生活,更符合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

  [[i]] [美] 诺曼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鲤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