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论城市及县城防洪的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47人气: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对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城市及县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阐述了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措施,探讨小城市及县城城区防洪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防洪;措施;对策

  1.城市及县城防洪措施

  1.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1.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制约了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确保全县城镇、水库、山塘、水保工程小流域、重要山洪灾害易发地、主要工矿企业、电站、河道等处的防洪安全和抗旱工作,近年来,织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县直35个有关单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布置,做到合理安排,未雨绸缪。一是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行政一把手问责制,各乡镇及相关成立和充实防汛抗旱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二是确定防洪预案范围,划分防洪水位及水位高程,各乡镇及部门对辖区内的山塘、水库、重要防洪设施及薄弱地段进行全面清查,做好应急渡汛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对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和滑坡等山地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做好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明确防洪安全重点,采取安全防洪措施,杜绝人员伤亡和事故发生。对有水库、山塘的乡镇和县内100多个工矿企业和开发建设单位及时制订出防洪应急预案及时汇报。三是健全洪水预警机制,各相关单位迅速建立和完善汛期24 h值班制度,汛前和汛期安全检查制度、水旱灾情统计上报制度。四是认真落实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对重大隐患点和灾害易发区反复进行排查,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要及时组织群众转移,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五是组织抢险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城乡干旱缺水状况和供水动态,落实应急供水措施,统计上报有关信息,做好应急水源调度和应用,做到计划和节约用水,遵循先生活用水,后工业和生产用水的原则。六是搞好组织联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做好汛情灾情的反馈上报工作,保证水情、雨情、旱情及时准确无误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各乡镇将汛期旱情反馈上报工作责任制落实到村一级组织,如遇突发灾情及时上报。

  1.3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2.水利建设中防洪对策

  2.1科学认识洪水,把江河治理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保护好水环境,兴利除害,把我国的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减灾工作放在国土整治、改善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考虑,这是我国21世纪和远期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防洪治理过程中要掌握好“防”与“避”与“保”的关系,既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又要考虑社会长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树立“大防洪”观念,将防洪与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1-2]。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大力加强河流治理与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并按照规划和国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要求,持之以恒地分步实施。

  2.2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位超过往年,大水后国家投入工程投资数十亿元,工程防御能力得到显着提高,险情大为减少,有力地保证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事实说明,加强工程建设才能保安全是硬道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没有投入,仅靠汛期全民防汛,不仅耗费大量人、财、物,而且也将承担极大的风险。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真正认识到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防洪工程建设要强化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2.3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原则

  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水文、通信、交通、集雨器、人工降雨摸拟装置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水文、通信是防汛的耳目和尖兵,要为防洪调度决策及时提供水情、工情等可靠信息。在水文信息的监测预报方面,改变目前雨情、水情一报多发,一个控制站多层单位进行洪水预报,信息不能共享和信息有偿服务的现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避免重复工作等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快全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我国降雨预报和对洪水信息的预报水平和预警能力。

  3.结语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没有考虑洪水风险,无序发展现象严重,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惨重。国家要加强洪水、堰塞湖的风险管理和动态监测,制定和公布各地洪水风险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洪患意识;制订政策法规,控制高风险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向低风险地区转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洪水保险研究,力争早日实施。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