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探讨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1-02-08 08:52人气:
摘要: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针对这一情况,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下,探索不同鱼类的食性,控制水体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群的数量,从而达到以水养鱼的效果。从以水养鱼和以渔养水角度出发,探索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意义;方法
 
水是鱼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普遍认为水是用来养鱼的,实际上鱼对水也有重要的净化作用。我国传统的淡水渔业养殖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导致对江河湖泊以及水库过度利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放置一定数量的杂食和滤食性鱼类,让它们吃掉水库中的野杂鱼。同时,水中也存在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吃掉水中的浮游植物,减少水中的污染源氮和磷,以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根据汉源县养殖水域的情况开展分析,推动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水产养殖对水域造成的污染和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对水域会造成严重污染,这是由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品的主要营养来源是人工投饵。如果遵循适量原则,投饵不会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但是很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在水中投放了过多饵料,投放的饵料无法全部被水产品消化,导致残余饵料对水质造成污染[1]。水产养殖中的生物残饵和排泄物会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导致水生物大面积死亡。如果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持续下降,就会使水域环境持续恶化。在水产养殖中投放的残余饵料,水产排泄物和各种有机物分解后会形成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甲烷和硫化氢,导致水中的氮磷含量升高,使水体富营养化[2]。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水中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质恶化,水中鱼类和其他生物大幅度死亡。对汉源县水域进行调查发现,水域中存在诸多的浮游植物,其中包括隐头舟形藻、缢缩异极藻、纤细异极藻、微小多甲藻、裸甲藻、薄甲藻、变形棕鞭藻、谷生棕鞭藻和具尾鱼鳞藻等几十种藻类。浮游动物也有几十种。如果继续毫无节制地进行水产养殖,就会进一步污染水域,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幅增加。在水产养殖中,常常会使用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等。这些添加剂主要用来消除敌害生物,调节水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没有按照科学的配比合理使用,滥用化学农药、抗生素和各种添加剂,严重破坏了水域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只有找到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让二者实现良性循环,才能够达到以水养鱼、以渔养水的效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好生态水产养殖,以水养鱼,让鱼更肥美,以渔养水,让水更清澈,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有效策略
 
2.1立足养殖实践,创新养殖方法
 
在2019年中国水产学会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提到,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良好水域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和渔业对资源环境过渡利用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当前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3]。渔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为发展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遵循水产养殖的基本原则,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掌握自然规律,开展水产养殖。避免使用高浓度高残留的药物,可以利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和大蒜素等做好疾病防治,有效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绿色养殖是渔业发展的趋势。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习性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能够保障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减少或者不用药,极大地节约投入成本,更能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保障了养殖水质,减少了养殖污染和废水排放量,有效保护了养殖区域和周边的环境。根据水产养殖现状,在净化水质过程中主要运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是指借助过滤和机械增氧的方式;化学法是在水中投放氧化剂,提高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例如臭氧处理方式;生物法是通过选择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来培育良好的生物群,最终达到调节水质、净化水体的目的[4]。这3种方式需要水产养殖户结合水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达到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目前,汉源湖网箱养殖主要由华侨凤凰集团有限公司在汉源湖附近进行养殖,主要养殖品种为鲢鳙鱼、裂腹鱼、鲈鱼、虹鳟及鲟鱼等,年产量约2300t,产值约4600万元,目前网箱开发利用比例已经达到饱和。除采用网箱养殖以外,基本没有采取其他安全有效的增殖措施。因政策调整,2019年底完成网箱养殖取缔工作。因此汉源县渔业必须走大水面增殖、优质优价、生态绿色渔业之路。
 
2.2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
 
淡水花白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被称为水体净化器,能够大量摄食蓝藻、绿藻等淡水藻类,能有效将水体中富含营养的氮磷物质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物质,最终实现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别适合在大中型水库进行增殖放流。一条花鲢或白鲢,从鱼苗到捕捞出水时能长到1.5kg左右,整个生长过程能消耗蓝藻等浮游生物约50kg,是改善水质富营养化较好的办法。在生物治理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水域中的自然供饵能力来决定最终放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鱼类养殖对净化水体有重要作用。可以在汉源湖适当放养花白鲢和银鱼类,控制藻类和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有效降低整个水库内氮磷等元素的含量,起到抑制水库富营养化的作用,让水库成为自我修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3汉源湖利用滤食性鱼类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汉源湖系瀑布沟水电站,水库内建设有网箱养殖。除了常规淡水鱼类外,还可以放养一些滤食性鱼类。这样能够人为实现水库生物净化工程,优化鱼类生态结构。主要原理是投放滤食性鱼类后,这些鱼类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有害藻类和生物,最终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实现净化水库水质的效果。汉源湖生物资源调查。汉源湖较深,透明度较低,属富营养化水库,尤其是浮游植物达到21.68mg/L(富营养),有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确定投放种类和数量。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库的水质、鱼类和浮游生物进行分析后,建议汉源湖每年实行人工增殖放流,投放规格为10尾/斤,其中白鲢70万尾、花鲢60万尾、胭脂鱼40万尾、银鱼20万尾,约需资金200万元。按成活率10%计算,一年可消耗浮游动植物100万kg。科学捕捞,轮捕轮放,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淡水花白鲢鱼生长速度快,品质好,能使水库内的渔业资源较快恢复。按照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1∶20计算,每投入1元钱,即可获得至少20元的经济效益。汉源湖鱼类资源丰富,有利于汉源县休闲渔业发展,吸引雅安、成都等地的旅游爱好者到汉源县进行垂钓,从而带动汉源县旅游业发展,促进餐饮及住宿业发展[5]。汉源湖可以投放一定比例的滤食性和其他鱼类实施生物净化工程,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库水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6]。
 
2.4做好水产发展,优化水产品结构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邀请渔业专家对养殖区域的环境进行探究,实现科学立体养殖。鲢鳙是水产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鲢鳙能够吃掉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有助于水体自然净化和恢复水质,以渔养水,让水产业达到提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7]。目前大部分人认为水产养殖对环境只有负面影响,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是所有的水产养殖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净化和修复作用。这就需要发挥渔业净水抑藻和固碳等生态功能,协调好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发展生态渔业,缩小网箱养殖面积,禁止库湾养殖作业,推行现代化的尾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养殖基地[8]。在养殖区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渔文化活动,结合捕渔、渔船、渔歌等推出吃鱼、打鱼、钓鱼的体验游,真正做到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推广循环水养殖、稻鱼共生、稻鳖轮作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3结束语
 
以水养鱼,以渔养水,做到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好水才能养出好鱼。要立足于养殖的实际情况,创新养殖方法,结合多种绿色环保型养殖方法,做好水产养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转变水产养殖方式,不断优化水产品结构,保护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王立强,余艾萍,邓萍.放鱼养水以鱼净水———“贵水黔鱼”跃水而出造福百姓[J].当代贵州,2020(26):6-7.
 
[2]李梦龙,刘晃,方辉,等.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效果及展望[J].淡水渔业,2020(30):106-111.
 
[3]徐军.渔业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0(2):63,59.
 
[4]徐元芳,朱梦怡.水净鱼肥富渔家稻鱼共生庆丰年[J].当代贵州,2020(2):27.
 
[5]杨烨.探析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对策[J].饲料博览,2019(12):83.
 
[6]罗琳,舒廷飞,温琰茂.水产养殖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2(3):28-30.
 
[7]王君英.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北京水产,2004(4):4-6.
 
[8]李文凯,陈利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5(2):70.
 
作者:闫守平 单位:汉源县行政审批局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