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印刷术传播对一带一路文化的作用探析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4-21 08:31人气:
摘    要: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在中国周边、中亚西亚及欧洲三个不同区域传播的阶段,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事实上,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圈的文化繁荣,而且使中亚、西亚文化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推动了以文艺复兴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史的发展,从整体上为“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中国印刷术; “一带一路”; 文化圈; 中西交通;
 
  印刷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与造纸术一起,从根本上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1],使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成为可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滥觞,中西不同文明的信息和技术等通过这一通道,将古代世界主要的人类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代表古代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一带一路”文化圈[2]。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大大提高了相关区域文化交流的水平,共同促进了“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中国印刷术沿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和普及,为横贯欧亚的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技术保障。
 
  一、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对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与发展的推进作用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唐朝印刷的《金刚经》[3],以此为依据,当前世界公认印刷术起源的大概时间应当为公元7世纪的隋唐时期。印刷术极大地降低了低效率且不精确的手抄文字传播的成本,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作为古代世界中西交流发展的必然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即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作为古代中西交通象征的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为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则进一步促进了以海陆丝绸之路为中心的“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
 
  1.中国印刷术在周边的传播与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前期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包括印刷术在内的中西技术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然而,在中国发明印刷术的早期,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尚处于不稳定的开辟前期,这一通道非常原始,文化交流进行得异常艰难。这一时期虽然实现了古代世界中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上零的突破,并且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就,但是从整体来看,双方交流的频率和效果都非常有限,而且在很多时候这种交流甚至以战争的形式进行。例如,中国另外两个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重大科技成果,造纸术是通过唐朝和大食的战争传入阿拉伯世界,再传到西方[4],火炮则主要通过蒙古对欧洲的远征传入西方[5]。与此相对应,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前期,中国印刷术通过这一中西交通大动脉的传播也并不顺畅,主要表现为在中国周边的传播,这一传播区域基本局限于传统中华文化圈之内,主要是朝鲜、日本和越南等[6]。传播的方式是以印刷书籍的扩散为前提,然后是当地自身印刷产业的建立。中国印刷术在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前期的传播,促进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为“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最初的文化技术基础。
 
  2.中国印刷术在中亚和西亚的传播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西交流进一步畅通。在印刷术向外传播之前,中国的造纸术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西亚地区[7]。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造纸术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普及为印刷术的后续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随着丝绸之路的影响逐渐扩大,沿线的国家开始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的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这一中西交通大动脉的稳定与发展,尤其是唐朝中期对西域的有效控制和阿拉伯帝国对中亚和西亚的统治,有效保证了丝绸之路交通的畅通,从而促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印刷术开始由敦煌向西域扩展,并逐渐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以撒马尔罕和巴格达为中心的广大中亚和西亚地区,从而使印刷术囊括了古代世界亚洲的主要文化区域[8]。中国印刷术在中亚与西亚的传播,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中亚、西亚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一带一路”文化圈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技术条件。
 3.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自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尤其是明朝对世界海洋的探索,更进一步加强了欧亚大陆沿海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联系[9]。而与此同时,自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的北方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由蒙古人建立的帝国,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域,几乎处于蒙古人的完全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这一中西交通大动脉的畅通与发展。由于蒙古管辖的地区广泛使用纸币[10],纸币成为印刷术传播的载体,在西亚乃至北非得到广泛的传播。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蒙古人对丝绸之路的全程控制,使古代世界的中西交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达,也使中国和欧洲的直接交往成为可能,从而促成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11]。中国印刷术的传入,对推动1448年德国古登堡现代意义上的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大众文化传播成为可能,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创造传播媒介上的物质条件,成为欧洲近代史发展的必要技术载体之一[12]。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最终实现了其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区域的扩散和普及,与造纸术的传播一起,使文化的大众化成为这些主要文明区域的时代潮流。
 
  二、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与“一带一路”文化圈之间的关系逻辑
 
  文字是人类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关键载体。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字的保存和传播主要通过手工刻画,低效且容易出错,其高昂的成本使其大规模传播受到限制。因此,中国印刷术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一带一路”区域文化的繁荣,并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促成了“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
 
  1.中国印刷术的传播是“一带一路”文化圈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必须以古代世界沿线国家相关文明的高度发展为基础。对古代世界来说,“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文明包括中华文明,中亚、西亚文明和欧洲文明三大文明区域。包括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的传播和普及,加速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古代文化技术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带一路”文化圈形成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中国印刷术的传播是“一带一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结果
 
  中西文化交流的核心是相关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文字和图画则能大大提高物品和信息交流的效率。但是,在没有印刷术的情况下,手工刻画文字和图画的高成本直接增加了物品和信息交流的成本,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印刷术具有降低文化交流成本、提高文化交流效率的特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取得相关文化交流的成果,必然会尽可能采用能够有效促进相关物品和信息交流的相关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印刷术不仅能够降低文字图画传播成本,而且能增强文字图画传播的准确性,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效率的提升,从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各方的最优技术选择。
 
  3.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一带一路”区域的宗教文化繁荣
 
  中国印刷术在“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的普及,使之前由于成本高昂且低效率的手抄刻画方式完成了向成本低廉且高效率的印刷方式的转型,大大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整体成本,为古代世界人类文明提供了可靠且高效率的文明大众化传播工具,促进了“一带一路”区域的宗教文化繁荣。“一带一路”区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发源地。宗教典籍的广泛传播是宗教思想大众化的前提,宗教的发展需要数量庞大的宗教典籍,以满足广大信徒的需求。事实上,无论是《圣经》《古兰经》,还是佛教系列典籍的广泛流行,均与中国印刷术的使用有关。从印刷史的发展来看,不仅现存世界最早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实物是唐朝时期的佛教经典《金刚经》,而且欧洲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也是宣传基督教的木版画《圣克利斯道夫像》。也就是说,印刷术最初使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大规模宣扬宗教的需求。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使得关于马丁路德等人对基督教教义质疑的相关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从而为后续的宗教革命运动准备了必要的群众基础[13]。因此,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为相关宗教思想在广大民众中的广泛传播和革新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成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宗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
 
  三、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对“一带一路”文化圈形成的影响
 
  正是因为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一带一路”的主要文明区域,包括中华文化圈,西亚、中亚文化圈和欧洲文化圈等,均出现了文化传播受众范围上质的飞跃,以及出版业这一有效载体的精细化,从而促进了“一带一路”区域古代世界的文化繁荣。
 
  1.促进中华文化圈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首先促成中国及以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的文化繁荣,具体表现为唐宋以来,印刷术对以中国科举制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科举制是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源头,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考试,为古代中国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官员和其他方面的人才,为中华文化圈的存在和繁荣准备了必要的人才条件。为了使尽可能多的人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材,国家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举考试内容在民众中的普及型教育,从而产生了对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科举考试核心典籍的大规模需求[14]。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普及之所以与科举制的创新基本同步,除了因为一定的历史偶然性,也是因为只有印刷术支持下的文化普及教育体系,才能很好地使科举制所必需的规模庞大的知识分子数量成为现实。正是因为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传统儒家普及型教育体系得以顺利建立,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圈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2.推动中亚和西亚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古代文化圈的枢纽地区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还为中亚、西亚文化圈文化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在西亚阿拉伯帝国兴起和欧洲文艺复兴之前,阿拉伯文化出现了兴盛时期,阿拉伯帝国不仅创造了自己发达的封建文化,而且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珍贵历史文献,成为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源头之一[15]。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传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由于中亚和西亚地区位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间地带,中国印刷术在中亚和西亚的传播,为其进一步向西方传播准备了必要的前提。因此,中国印刷术在中亚和西亚的传播,不仅在很大限度上促成了以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中亚、西亚文化圈的崛起,而且为中国印刷术向西欧的进一步传播准备了地域条件,使中亚和西亚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古代文化圈的枢纽地区。
 
  3.提供西方文艺复兴的技术条件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为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文艺复兴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欧洲主流的社会运动,一个重要原因是15世纪现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文艺复兴的相关文化成果能够迅速在大众中传播并为大众接受,最终使文艺复兴运动成为终结世界古代史的第一次大规模大众文化运动。正是在中国印刷术传播的直接技术支持下,西方文化才通过以文艺复兴为代表的一系列近代化运动建立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
 
  四、结语
 
  中国印刷术的对外传播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古代世界中西交通的大动脉进行,其与造纸术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文化传播成本过高、文化被少数特权阶层垄断的状况。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使中西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作为中西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结果,促进了囊括古代世界最主要的人类文明区域,即中华文化圈,中亚、西亚文化圈和欧洲文化圈的“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万安伦,王剑飞,杜建君.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J].现代出版,2018(6):72-77.
  [2] 王治来.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建设[J].新疆社会科学:维文,2017(4):98-106.
  [3]周庆.略说唐宋成都的雕版印刷[J].文史杂志,2018(1):115-116.
  [4]吐尔逊·皮达库.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西传[J].阿拉伯世界,1996(2):37-38.
  [5]迪特马. 1514-1683年中国在火炮制造领域中与欧洲水平的拉近[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
  [6]应岳林.印刷术在中国的起源、发展及在亚洲的传播[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64-69.
  [7]肖东发.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中国印刷术:如何西传欧洲[J].中国出版,1999(3):48-51.
  [9]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李跃.略论元代流通纸币[J].南方文物,2004(2):51-55.
  [11]章昉.纸币与印刷术的西传[J].图书馆学研究,1986(1):90-91.
  [12]顾晓光.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J].图书馆建设,2018,(5):2.
  [13]知虞.不仅为回味历史的辉煌[J].了望,1994(35):51.
  [14]陈力.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起源新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2):4-17.
  [15]刘建军.阿拉伯文化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4(4):98-102.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