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视域下湖州古桥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文阅期刊网 来源:文阅编辑中心 日期:2022-07-26 09:11人气:
摘    要:湖州古桥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市建设快速增长的今天,古桥的存在感逐渐削弱。为了使古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并增强湖州历史文化建设,本文在新媒体语境下论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形式,并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保护湖州古桥的现实思考,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湖州古桥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湖州;古桥;数字化传播;古桥保护;新媒体;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属于江南水乡范畴内,水网密布,自古便有“十步一桥”之说。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府有桥711座,至清同治时期,《湖州府志》中已记载1417座,现存最历史最久远的古桥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如今湖州共有12座古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经过数百年历史变迁后留存的珍贵建筑文物,是历史在湖州留下的“纪念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因此,对湖州古桥文化的挖掘、保护与设计转化对于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千百年来因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在水面上架起的数千座桥梁,是湖州城市的纽带,构成了湖州独有的桥文化,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湖州市政府虽然在不断加强对古桥的检查与修复工作,但因为古桥数量庞大且分布散落,缺乏合理有效的保护机制,导致古桥的拆迁、废弃与毁坏的速度仍在加快。同时因湖州桥文化传承的缺失,许多古桥背后所蕴藏的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逐渐被遗忘。对与凝聚着历史、艺术、文化的湖州古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湖州古桥历史渊源与保护现状
(一)湖州典型古桥的基本概况
潮音桥:位于湖州南街,霅溪之上。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传闻建桥前,此地因渡口涨水,势大浪急,极似普陀山潮音洞,便取名“潮音”。清代《乌程县志》中有记载:“旧为潮音渡,以桥东慈感寺奉观音大士故名。”后渡口建桥,任沿用渡名,故称潮音桥。
 
潮音桥为三孔石拱桥,高7米,长50米,宽5米。桥两侧设有石质吴王靠,桥上石板刻有枸杞、石榴等图案。桥下第一个孔洞中又有一小桥可供通行,用于保证河边道路通畅,因此又称“桥里桥”。这种河上大桥,桥下小桥,上下均可通行的设计,已有立交桥的雏形。作为湖州现存仅有的明代古桥,其与“庙里庙”府庙和“塔里塔”飞英塔合称湖州三绝。
 
双林三桥: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古镇是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江南古镇,在多次的城市建设改造中,仍保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水网体系、街巷格局以及传统建筑形式。双林三桥万元、化成、万魁同跨双林塘河,三桥南北走向,左右相邻且均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三座桥整齐排列,接连相望,营造出初独具韵律的水乡景观,是浙北地区江南水乡的独有景色。
 
万元桥是何时所建现已已无从考证,只可知其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毁坏,中间多次修整,雍正八年(1730)改木为石,并改名万元桥。万元桥全长51米,高7米,宽3.5米,三桥之中最为挺拔秀丽。其券洞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并用五根长系梁加固。桥上使用花岗岩凿制成吴王靠,两边护栏上刻有十对姿态各异的石狮,形象憨态可爱。
 
化成桥又名塘桥,元祐延年间(1314—1320)于塘口化成庵一僧人所建,故以化成为桥名,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清代吴若金的《双林志》中曾描述过夜间在化成桥上设灯杆招商的景象,在当时实属罕见。
 
万魁桥最初为木桥,康熙元年(1662)改木为石,后因桥塌改建,最终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落成。万魁桥高6.8米,长51米,宽3.2米,桥两端各有台阶40级,桥顶设有吴王靠。
 
三桥底下百舸争流,河岸泊舟众多,成为双林独一无二的古桥之景。
 
(二)湖州的古桥文化
1. 桥联。
尤其是在江南水乡地区,人们的交通道路被水隔断,因而修建多座桥梁,桥建成后便利的交通可以快速促进周边地区的交往与经济的发展,而古时除去官府,大多是地方名士、寺庙、富商等出于善举而修建。明清时期,众多文人墨客们喜好在桥墩或桥门上刻楹联,以桥来寄托情怀,既有对民俗风情的描绘,也有对善人善举的称颂和对历史对怀念。对吟桥楹联的研究,能够对明清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意蕴有更加深刻的诠释,更能反映这一地区文化历史的嬗变。
 
双林三桥上的楹联1正体现了湖州的古桥文化。他们见证了双林镇的历史变迁,写出了桥与双林镇发展的内在关联,其交通、经济与文化互为因果,共同推进了双林镇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2. 传说故事。
数百上千年来,湖州百姓们在桥上纳凉聊天时,将有关桥的神话故事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延续至今。双林三桥便有凤尾之说,相传明太祖的军师刘伯温,学识渊博又能识风水。某次途径双林时赞叹此地为宝地,他将双林镇南的杨桥视为凤首,桥墩上的双井为凤目,凤翼则是在双林镇东南两端遥遥相望的虹桥与大通桥,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齐头并进,拱洞连续相忘,因此合称凤尾。乘坐舟船从远处看去,三桥便如凤尾一般,当船行至桥下时,凤尾又化作长龙横贯运河。
 
3. 风俗习惯。
出于对桥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对向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初不少人桥和一,或以桥为吉祥物的风俗习惯。太平桥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附近百姓为求平安吉利、风调雨顺、财源广进,便将此桥命名为“太平桥”。此候无论谁家娶亲嫁女总是要吹吹打打,成群结队的过桥以图吉利,谁家孩子第一次剃头也总是要抱着婴儿走过此桥以求平安。
 
(三)湖州古桥保护现状
湖州现存有古桥800余座,但由于岁月变迁、城市改建、道路重新规划等原因,部分古桥现状不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因素导致的破坏。在雨水和河水的冲刷下,本就地基较浅的古桥稳定性难以长久保持,长此以往便会有倒塌的风险。同时被污染的空气和酸雨对砖石有着侵蚀左右,再加以气候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加速了古桥的破损;二、保护意识的缺乏。在改革开放之前,当地政府及群众对于古桥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甚了解,文物保护意识薄弱,从而导致古桥年久失修或是遭受破坏性的保护;三、水利工程的修建。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对于不同航线的通航船舶标准也有所改变,但古桥桥孔狭小,对河道通航能力有严重影响,也造成古桥有不同程度对损坏。又由于河道拓宽等水利工程,导致部分古桥被拆除;四、船舶运输时地撞毁。湖州古桥大多建于航道上,由于运输行业的发达,主要航线上的古桥被来往船舶多次碰撞,导致古桥成了危桥甚至于桥毁船沉。
 
近些年湖州市政府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古建筑、古桥以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十一五”期间政府每年斥资300万元专门用于古桥的修缮和保护。2007年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古桥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桥的各项保护、利用、维修、迁移等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采取重挖航道、古桥搬迁重建、举办多项古桥维修项目等措施来保护古桥,为其赋予新的生命。
 
二、湖州古桥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
湖州古桥是历史在湖州留下的“纪念碑”,是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是湖州人民的情感寄托。因此,对古桥的保护刻不容缓。在如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方式是将文化遗产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内容进行文本、音频、图像等多种类型载体的记录,再对其进行转换,采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交互技术,最终形成一种可信息共享、互动、再生的数字化信息形态。将数字化与湖州古桥相结合,可以为湖州古桥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策略,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一)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建立湖州古桥信息资源库
文物原迹的保护是必要的,但不利于长久的保存也不便于广泛的传播,文物档案无法保证当文物出现不可抗力被破坏时,全面复原文物信息。因此利用新型的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留存是当下数字化时代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手段。
 
首先,运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对湖州古桥的数据参数、建筑结构、雕刻纹样、损坏程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做到湖州古桥数据信息的准确记录。并对已遭毁坏或现存完好的古桥在地图上精准标记位置并留档,从而实现湖州古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同时,通过调研访谈、文献收集、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湖州古桥有关的吟桥楹联,湖州人民依托于古桥的文化习俗、传说故事,一些地方志中对湖州古桥的记载、古人所作文章或诗词歌赋中对湖州古桥景观的描绘、与湖州古桥建设有关的人物传记等,通过全景拍摄、录制音视频、图文扫描以及文本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存档,建立详细完备的古桥信息资源库,最终达到更为安全长久的保存湖州古桥文化的目的。
 
此外,还要保证古桥信息资源库的开发与共享。对于文化遗产而言,忽视文化的活力却一味地对其加以保护,只会使得该文化逐渐失去生命力并从大众视野中淡出。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让人们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上对湖州古桥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与利用,增强湖州古桥文化的多样性、鲜活性与传播的广泛性。
 
(二)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多元展现湖州古桥景观
随着数字化媒体技术的成熟,为多元化展示湖州古桥文化提供了新契机。在展示传播领域使用3D技术、网络技术、交互技术以及增强现实等技术形成集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复合形式的表达,能够帮助湖州古桥文化冲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封闭性,实现文化内容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传播。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湖州古桥文化进行再现。在现有古桥数字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3D扫描、3D建模等技术,制作古桥的虚拟模型,对明清时期的湖州水乡风光进行复原与再现,并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设计虚拟角色,将人物与场景相结合,创造具有交互性的虚拟场景,帮助人们以另一种全新等视角认识湖州古桥文化。同时在湖州市博物馆、湖州非遗展示馆等文化场馆建立数字化体验设施,为人们提供体验设备,人们可以在沉浸式的虚拟空间中近距离观赏百年前湖州古桥风光,亲身体验古时水乡人民的生活,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到湖州古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以湖州古桥文化为基础,设计数字化交互作品。将吟桥楹联、有关湖州古桥景观的诗词歌赋、人物传记等制作成数字化交互作品并进行全景展示。观众可以随机选择某句楹联,屏幕中便会显示出该楹联所属古桥的三维模型,同时以国画、戏曲等多样传统艺术形式对其有关的传说故事、人们的婚嫁习俗加以展示,增加展示形式的多样性,使观众对于湖州古桥文化的认知更为丰富有趣。在这种形式下,观众不再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到这些数字化交互作品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观众与数字化交互作品的互动,能够提升趣味性与参与感,强化主题效果,提高大众接受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传播目的。
 
将湖州古桥故事资料,转化为数字动画。将湖州古桥的传说故事改编为剧本制作成动画影片,并尝试在其中融入触屏动画、体感动画等新兴动画理念。例如借助动作捕捉以及红外感应技术将观众的动作投射到角色身上,与屏幕中的其他角色进行互动,从而增强观众对于古桥故事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将湖州古桥故事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呈现,能够将人们对于古桥文化的情感可视化,从新的角度认识古桥文化,获得新的认知体验。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促进湖州古桥的数字化传播
数字化时代,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湖州古桥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学习《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等宣传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节目,为湖州古桥拍摄专题纪录片,对古桥周边居民进行采访,让其讲述世世代代发生在古桥边的故事,让湖州桥文化在广大人群中传播。并鼓励官方媒体在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对湖州古桥文化景观进行宣传,设立湖州古桥文化专栏,以官方、专业、严谨的态度对湖州古桥文化景观进行科普与推广,建设成为湖州古桥文化品牌,增强大众对其的专业性的认同。
 
在相关旅游网站、博物馆官方网站等平台,增设湖州古桥宣传板块。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湖州古桥信息资源库数据共享,并运用VR技术、3D建模将古桥以多种可互动形式展现,增加人们认识湖州古桥的渠道。还可以设计开发以湖州古桥为主题的App,定期推送古桥相关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建造特色、修缮进度等信息。同时上传古桥的摄影图片、绘画作品等,向大众宣传古桥风光。通过多样的方式,让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古桥进行解读,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
 
三、总结
湖州市内现存的诸多古桥已经历了千百年历史的沉淀,文化内涵深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保护古桥、宣传桥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本文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详细讲述了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以及当下发展状况,再以潮音桥、双林三桥为例,梳理湖州古桥的历史文化与保护状况,从而提出湖州古桥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本研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古桥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古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社会风俗变迁、历史文化发展“纪念碑”,在当下变化极为快速的社会生活中,更应当加强古桥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重视古桥建筑的保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古桥保护方案。希望湖州桥文化能在历史的进程中得以延续,再次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常凌翀.新媒体语境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
[2] 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美术研究,2006,(01).
[3] 彭伟.视觉传达设计视域下江南运河古桥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39).
[4] 鹿健,周珂,曹妍,王海燕.苏中地区古桥特色及保护策略探究[J].建设科技,2021,(14).
[5] 丁彦,张良,刘湛民.中国桥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常州古桥的前世今生[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9).
[6] 陈栋,张欣.绍兴古桥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
[7] 马晓娜,图拉,徐迎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49(2).
[8] 张俐.杭州市区古桥现状与调研报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9]唐乐菱湖州古桥文化探秘[J]中国地名,2005,(03).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