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分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12-14 08:43人气:
    摘要: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效果,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传统加压钢板固定治疗(A组),47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切口长度、引流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用Fugl-Meyer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组术中引流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优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出院后1m和出院后6m,B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并发症运动功能
    骨不连是指骨折治疗6~9个月后仍未愈合或连续3个月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折愈合进展。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是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骨折处剧烈疼痛,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或丧失部分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在以往的治疗中,加压钢板固定应用较广泛,但临床也逐渐发现一些弊端,例如造成骨折处更大的创伤,引起出血,以及延迟愈合等[2]。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方法是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技术,能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很好的适应,有助于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且弯曲应力低,能有效防止加压后骨折位移和旋转。研究显示,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骨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周围组织损伤较小[3]。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诊断标准[3]的患者86例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传统加压钢板固定治疗(A组),47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A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5.0±2.3岁,病程9~1m,平均11.5±0.3m,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5例、肥大型11例、营养不良型9例、无菌型4例。B组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19~74岁,平均46.5±2.3岁,病程8~21m,平均12.0±0.4m,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9例、肥大型14例、营养不良型10例、无菌型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骨不连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传统加压钢板固定
    A组患者采用传统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1)病人实施麻醉后取仰卧位;(2)对原手术切口进行逐层剥离,暴露出患处,取出原有内固定,骨膜进行部分剥离,应用咬骨钳清除硬化的骨质,直至出现红辣椒症;(3)将骨折复位后,根据病人的病情情况挑选合适的动力加压钢板,然后置入螺钉固定;(4)冲洗切口,取自体髂骨在骨不连处充分植骨,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带锁髓内钉固定
    B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方法为:(1)病人实施麻醉后取仰卧位;(2)对原手术切口进行逐层剥离,暴露出患处,取出原内固定,对骨不连的骨膜进行部分剥离,应用咬骨钳清除硬化的骨质,直至出现红辣椒症;(3)将骨折复位后,选择大转子顶点处进行进针,扩髓至合适大小,选择够粗够长的髓内钉置入,取自体髂骨在骨不连处充分植骨,满意后将髓内钉锁定;(4)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情况
    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引流量、输血量、手术时间。
    1.3.2手术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治疗后骨折患处无压痛感,活动功能正常,膝关节可屈曲120°,X线检查结果为骨折线不清晰,有骨痂形成;(2)有效:治疗后骨折患处无压痛感,基本活动功能正常,膝关节可屈曲90°,X线检查结果为骨折一侧有骨痂形成;(3)无效:治疗后没有任何效果或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并发症情况
    包括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关节僵硬、再骨折等。
    1.3.4术后运动功能
    随访6个月,用Fugl-Meyer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行走、仰卧到侧卧、仰卧到床边坐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引流量和输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见表1。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见表2)。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中均无再骨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A组中愈合不良1例、感染3例、关节僵硬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B组中感染2例、关节僵硬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X2=4.420,P<0.05)。
    2.4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周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B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3。   
    3讨论
    造成骨不连的原因与感染、骨折对位不良、骨折处供血端异常等等很多原因相关,如已诊断为骨不连则应立即处理然后行植骨治疗,否则可发生感染甚至致残等不良结局。骨不连治疗重点是有效复位、对骨折端进行有效处理和植骨,固定要稳妥。加压钢板固定法和带锁髓内钉固定法为临床常用治疗骨不连的两种常用手段。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加压钢板固定法应用较多,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便于直视操作、流程简单,易于掌握,但同时损伤较大,出血量多,延迟愈合和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且在愈合的进程中骨骼对钢板的作用力逐渐下降,易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导致再次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是通过采用稳定性和抗旋转力较好的轴性固定材料在髓腔内对骨折处进行固定,灵活性远超钢板[4]。研究表明,带锁髓内钉固定法可依据骨折位置灵活调整,不用大面积剥离骨膜,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同时术中操作对局部血运的扰动也较小[5-6]。陈长生[7]的研究也表明,带锁髓内钉固定法的动态固定方式对骨折位置再生非常有利,且不限制四肢邻近关节的活动,对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非常有利。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采用加压钢板固定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术中引流量和输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提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手术效果更理想。与此同时,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提示该方法的安全性更佳。患者术后,我们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主要随访内容为患者关节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周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时间延长,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加压钢板固定的患者,提示在较短时间内两种方法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带锁髓内钉固定更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这与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并发症低有关。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技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荣,陈雁西.四肢骨不连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9):563-569.
    [2]刘宁.锁定钢板内固定对长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2):49-51.
    [3]张振中,侯瑞青,沈静,等.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8):1345-1347.
    [4]宋财,梁西俊,刘向阳,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5):5663-5668.
    [5]骆永锋,龚劲纯,吴俊,等.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193-195.
    [6]赵鹏.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评价[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5):729-730.
    [7]陈长生.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85(3):290-291.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