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儿科医学论文 > 正文

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无忧期刊网 来源:期刊论文 日期:2023-04-25 08:35人气: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收治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沟通艺术;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家长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家长护理满意度、家长疾病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一天,两组家长SAS、SDS评分低于入院第1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沟通艺术可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改善家长情绪,提升家长疾病认知度。
  
  关键词:护理沟通艺术;儿科;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
  
  近年来,医患、护患矛盾发生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儿科病房具有其特殊性[1]。绝大部分儿童在就医过程中都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治疗时依从性较差,且由于年龄、疾病、性格因素等差异,其情绪反应的形式和强度均有所不同[2];又因其词汇量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成人差距较大,难以详细描述自己的病情及感受,需要在护理人员和家长的协助下采集症状、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3]。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追求沟通上的艺术,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给予患儿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高质量整体服务,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4]。本研究将护理沟通艺术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收治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住院时间≥3 d; ②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患儿住院时间过短,难以实施有效护理干预;②家长拒绝加入本次研究。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73±1.28)岁;细菌性肺炎21例,肠炎1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支气管肺炎1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34±1.11)岁;细菌性肺炎22例,肠炎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例,支气管肺炎1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长知晓本次试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沟通艺术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第一印象的树立。护理工作人员应保证良好的精神面貌,规范穿着护士服,佩戴胸牌,举止文雅,妆容得体,给人以舒适感、美感及专业感,使患儿愿意与其沟通;掌握首次会面的称谓技巧,对患儿可根据其年龄称呼“XX宝宝”“XX小朋友”“XX同学”,或向家长询问其乳名,拉近与患儿的亲近感;患儿父母可称“XX(患儿乳名)妈妈/爸爸”,给家长以和蔼可亲的感觉;自我介绍简单明了,用亲切温和的语气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职责,并告知患儿、家长可以如何称呼自己,多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如“星星小朋友,我是你的责任护士,你可以直接叫我小张姐姐”,以消除患儿、家长的陌生感。②肢体语言辅助健康教育。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如面带微笑,轻抚患儿肩部、额头,牵拉患儿小手等配合健康教育,热情地介绍病房环境、疾病知识、科室相关规定、饮食须知等,主动询问患儿、家长有无疑问,及时耐心为其解答,对于自主提出问题的患儿应首先给予表扬,然后用形象简单的表达解释给患儿,使其感受到足够的尊重。③充分维护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进行各项操作前须向患儿及家长说明目的及意义,取得对方的配合,沟通语言尽量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较多医学术语。④“说”与“做”紧密结合。常规护理操作单纯完成操作内容,缺乏语言情感沟通,可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多使用开放式询问,如“今天肚子痛跟昨天比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让患儿描述病情进展,如果患儿表示病情减轻,则当场表扬其因为按时遵医嘱服药、配合治疗而康复的较快,并将其作为典型介绍给病房其他患儿,树立榜样效应。⑤特殊情况沟通。对于危重患儿家长、暴躁易怒家长,前者多因患儿病情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开导,解释治疗及用药情况,并将同病型治愈率告知家长,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后者则避免与其发生直接语言、肢体冲突,给予其适度的宣泄空间,并及时满足其合理需求,必要时请示护理部、行政部门商讨解决。
  
  1.3 观察指标
  
  ①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程度从服药方法、服药剂量、服药间隔时间等方面与医嘱的一致程度的反映,不依从:患儿不按照医嘱服药,擅自增减药量、停药、换药,少服或漏服每周≥2次;部分依从:患儿基本能够按照医嘱服药,少服或漏服每2周≤3次;完全服从:患儿可以完全按照医嘱服药,药量、次数、时间间隔等均与医嘱吻合。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②焦虑、抑郁。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家长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的焦虑、抑郁情况,2个量表各涵盖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③家长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度,问卷内容自拟。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部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疾病认知度问卷共包括检查、服药、饮食及自我护理4项内容,每项有6道题,答对4道及以上记为知晓,否则记为不知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家长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家长SAS、SDS 评分比较(分,x¯¯±s)
  两组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家长SAS、SDS 评分比较
  2.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名(%)]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家长疾病认知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疾病认知度比较[名(%)]
  
  3 讨论
  
  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5]。充分的护患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全面了解患儿病情,使其获得有效治疗,还可规避潜在的护患矛盾[6]。患儿心智、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对疾病的忍耐能力较低,容易出现抵触、哭闹、躲避等行为[7];尤其是家长心理通常较为脆弱,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冲突[8]。此时,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沟通有语言、非语言两种方式,护理过程中应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将沟通艺术巧妙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家长的配合度[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王小梅等[10]在临床护理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较好地提高患儿依从性,本研究与其结论具有相似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沟通中将患儿作为主要听众,照顾到患儿的“成人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交流,拉近与患儿的关系,并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配合度[11];另外,肢体语言的加入对依从性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肢体语言属于行为心理学范畴,主要全身的协调活动达到传递人物情感、思想、态度等,能够替代语言来表达情感,护理人员面带微笑,让患儿倍感亲切,当患儿恐惧或烦躁时给予轻抚,以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给予服药依从性好的患儿当场奖励并树立榜样效应,从而提高了患儿服药依从性[12]。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出院前一天,观察组家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刘京璐等[13]研究显示,对住院手术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其情绪状态。还有文献显示,家长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减少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14]。可能由于家长不良情绪会影响其对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监督及鼓励,家长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后可更好地适应患儿疾病治疗的需要,减少对患儿心理行为的不良影响[15]。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与郭平等[16]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具有一致性。且观察组家长疾病认知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究其原因可能是:护理沟通艺术通过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微笑沟通,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说与做紧密结合使其更能接受护理过程,体现了护理工作者对患儿的重视程度,使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度提高,获得了更好的护理体验及护理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疾病知识。
  
  综上所述,护理沟通艺术可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改善家长情绪,提升家长疾病认知度,该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亚娟,靳宁.集束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9):123-124.
  
  [2] 田浩,杨新凤,杨洁.人文关怀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满意度、患儿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76-178.
  
  [3] 王春燕.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338-339.
  
  [4] 姜永芬,赵思佳,康君琴,等.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1011-1013.
  
  [5] 廖丹,李瑾怡.修辞技巧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7,39(4):583-584.
  
  [6] 张红丽,吴爱珍,刘伟玲.儿科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2):404-405.
  
  [7] 刘爽.儿科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135-136.
  
  [8] 张玮.“他者”意识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1):46-48.
  
  [9] 魏大琼,陈桂兰,龙春花.标准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0):12-16.
  
  [10] 王小梅,陈芳,李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379-380.
  
  [11] 黄爱华,李磊,张乃正,等.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14-517.
  
  [12] 王莉,马荣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9):1143-1145.
  
  [13] 刘京璐,王文华.健康教育对围手术期患儿家长抑郁、焦虑心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4):374-377.
  
  [14] 任红,郭亚娟,王利,等.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后对患儿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5):948-950.
  
  [15] 叶红平.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0):155-157.
  
  [16] 郭平,李朗,龚长慧,等.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2):9.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