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1-02-01 08:39人气:
[摘要]家庭农场是农业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策略,以期为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融资
 
1家庭农场的概念和特征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家庭农场发展历史悠久[1]。在美国,家庭农场通常被认为是不含有其他家庭成员的合作组织或者单独法人、没有雇佣专业的经理的农场。俄罗斯则将家庭农场认为是一种生产经营主体,这种经营主体是享有独立法人权利的。而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的概念认定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认为家庭农场是一种以本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且从事集约化和商品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载体[2]。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家庭性,家庭农场主要是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种养和经营收入归家庭所有;二是适度规模经营,相对于以往的以单户家庭和种植大户为主的1hm2以内的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的种植和经营可以扩展至6.67~13.33hm2[3];三是营利性,家庭农场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能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经营收益。
 
2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2.1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逐步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我国许多地区开始进行家庭农场的建设和探索。特别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及以后,部分农户开始尝试承包更多的土地以便获得更多的种植收入,这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雏形。我国早期的家庭农场主要采用将分散的土地集中、独立个体生产的模式。这样既能提升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特别在农业比较发达的江浙一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家庭农场占据了很大部分,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粮食产能的极大提升,并且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两三倍。2000年以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进入了一个快步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随后家庭农场的发展更加活跃。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列入名录的家庭农场数量达到60万家,是2013年的4倍,登记名录中家庭农场经营土地的总面积0.11亿hm2,其中71.7%的耕地来自租赁,大约40%家庭农场从事粮食生产;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劳动力达6.6个人,其中雇工1.9人。在家庭农场经营的产业类型中,种植业占据62.7%,畜牧养殖业占据17.8%,渔业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占总数量的16.9%;全国60万家家庭农场销售农产品的总值接近200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销售产值在30万元。
 
2.2政策支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台了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2014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印发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则指出要启动家庭农场培育方案,鼓励小农户将生产经营规模稳步扩大,培育效益明显和生产集约的家庭农场。2.3发展趋势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均出台了大量新政策鼓励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毕业生看到农村蕴含的巨大良机,选择回乡创业。这种趋势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将在未来取代更多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更是促进家庭农场飞速发展,使家庭农场更快地让大众所了解;自媒体时代到来,更是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农民群众可以通过自媒体主导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家庭农场所经营的农产品,让自己亲手培育的水果、蔬菜销售到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乃至将来出口到世界各地,大大提升自己的经营收入。
 
3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受传统的生产经营习惯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组织松散问题,并且多存在经营管理不善的重大缺陷。许多农户和经营主体对家庭农场了解不透彻,只是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几公顷种植经验直接挪用到经营十几乃至几十公顷土地上,导致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种植技术不过关、经营收入水平低等问题。许多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还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相应的科学技术缺乏等问题。
 
3.2土地流转不规范
 
随着农村大量人力资源涌向城镇,目前从事农业的多为年龄较大、思想守旧、文化水平较低的留守人员,其对承包、流转等土地问题存在疑问,导致其不愿长期出租土地。土地不能顺利进行承包、流转,使乡村土地更加零碎化,不能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更难实现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
 
3.3融资困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尽管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日益完善,但是由于农业普遍存在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加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家庭农场的经营者,使得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土地租赁、农资购买、机械更新等,阻碍了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3.4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因涉农职业院校不受重视、师资力量不雄厚、学生不愿报考相关职业院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落实不到位等,导致家庭农场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尽管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大家可以在网上沟通学习与交流,但是没有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就无法具体了解土地温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等生产条件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等,因而会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
 
4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
 
4.1提升管理水平
 
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加强指导,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让生产经营者明白家庭农场的概念;强化培训和技术指导,让经营者树立法人意识,解决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生产经营问题,切实提高家庭农场的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4.2规范土地流转
 
协调好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土地出租后农民的利益有所保障。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时,对于农民土地归属产权等问题进行处理,及时做好登记,为土地流转、家庭农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按照相关法律规范承包、流转土地,在确保流转土地双方共赢的前提下,印制合同、签署书面协议,坚决不可签署口头协议。对于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土地流转问题,应妥善处理,坚决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4.3强化生产经营培训
 
充分利用农业、人社、教育、科协等部门和社会各类相关培训项目,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根据家庭农场类型,开展针对性培训和指导,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外出务工的年轻有为青年返乡务农,提高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走进家庭农场,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助力。
 
4.4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县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经营效益好的示范家庭农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适当的资金奖补,鼓励和扶持其更好地发展;协调各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抵押、担保、授信等各类信贷服务,扩宽贷款渠道。税务部门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减少家庭农场流通环节的成本,多渠道帮扶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昕,王可山,张淑敏.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5):8-14.
 
[2]肖斌,付小红.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若干思考[C]//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2013:206-218.
 
[3]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65-69.
 
作者:解文芳 单位:冠县定远寨镇财政经济服务中心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