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心理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作者:无忧期刊网 来源:期刊论文 日期:2023-04-06 08:28人气:
摘    要:目的 探讨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出60例作观察对象,30例献血者予以常规护理,视为对照组;30例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护理满意度及心态变化。结果 观察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意识异常、皮肤湿冷等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4.81,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6.67,P <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等负面情绪评分分别为(24.11±1.36)分、(23.78±1.8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6.45±2.33)分、(36.93±1.72)分(t=5.828、28.513,P <0.05);1年内随访,观察组再次自愿献血概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5.455,P <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干预中,不仅能有效降低其献血反应发生率,还有利于稳定献血者心态,护理满意度及再次自愿献血率良好,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献血反应;护理效果;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lood Donation Response of Blood
Stations
CHEN Hong
Department of Blood Supply at Nanpi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donation of blood donor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 unpaid blood donors from the blood station randomly selected 60 patients, and 30 blood donors were treated as a control group; 30 blood donors took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were regard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ing the blood donation respons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mentality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such as digestive system, circulatory system, abnormal consciousness, and wet and cold sk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 all were lower than 33.33% of the control group(χ2=4.81, P<0.05). Care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higher than 66.67% of the control group(χ2=6.67, P<0.05).After taking care, negative scores were(24.11±1.36) and(23.78±1.85), respectively, all were below the control group of(36.45±2.33),(36.93±1.72)(t=5.828, 28.513, P<0.05); Follow-up within one year, the probability of another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67%, higher than 60.00% of the control group(χ2=5.455,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used in the blood donation intervention of blood donors at blood collection points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lood donation response, but also help stabilize the mentality of blood donor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rate are good, with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Psychological nursing; Blood donation for free from blood collection points of blood stations;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Nursing effect;
 
无偿献血作为我国一项意义重大的公益事业,随着人们对献血相关知识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持续增加,各大血站采血点的无偿献血概率逐年递增,成为临床血液供应方法[1,2]。为确保血液获取的安全性,满足临床治疗用血,临床强调需重视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有效预防,既能提高献血者献血过程的机体舒适度,对促进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4]。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心悸、晕厥、意识不清、胸闷等不良反应,多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致病因素,献血反应造成的机体不适,会对献血者身心健康和献血意愿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5,6]。临床表明,血站除去严格筛选献血者和观察体征变化来预防献血反应,还指出需重视其情绪波动,稳定献血者情绪波动、减少其负面心理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强化其心理护理对提高供血质量有一定积极的影响[7,8]。本次研究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至血站采血点参与无偿献血的60例健康群众为观察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在降低其献血反应的应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出60例作观察对象,以护理方法差异性进行观察、对照分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女所占比例为19∶11;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3.67±4.85)岁;体质量46~65 kg,平均体质量(54.15±3.78)kg;献血量200~500 mL,平均血量(320.44±18.75)mL;献血次数:初次献血18例,2次及以上12例。对照组中男女所占比例为18∶12;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4.05±4.11)岁;体质量47~66 kg,平均体质量(55.12±3.69)kg;献血量200~480 mL,平均血量(319.82±20.44)mL;献血次数:初次献血20例,2次及以上10例。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均经医院伦理会审批,所选献血者均表示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权,且机体健康。与此同时,对合并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等症状及处于经期、妊娠期内群众,不纳入研究所选范围。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介绍献血流程及重要性、做好消毒和基础检查、记录工作,献血结束后,指导献血者准确按压住采血部位,提供糖水,同时告知其等待15 min后,机体无不适即可离开,并告知献血者在24 h内禁止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适当饮水。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步骤如下。
 
1.3.1 采血前护理
(1)有效心理沟通:接待护士需保持微笑和友善态度积极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献血情况,初次者需强调献血整个流程的安全性和无菌性,且不会伤害身体及无其他疾病感染风险,并告知其穿刺中的自觉痛感轻微,均在个人能完全忍受范围内,缓解献血者因害怕疼痛或晕针、晕血等问题存在的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对献血者执行有效心理沟通,能满足其心理支持需求,确保采血相关流程有序展开。(2)健康宣教:针对献血者年龄特点、文化水平等基础信息,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化献血流程、献血后自我护理等内容,同时通过健康手册发放、积极现场解答献血者相关问题等方式,提高其对献血反应的自我防控水平,帮助患者梳理献血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及害怕心理。(3)生理护理:献血前,护理人员需秉承对献血者负责的态度多次询问其是否有机体不适(如晕血、空腹、过度疲劳、晕针)或存在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献血过程中加强其心理变化干预及评估,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3.2采血中护理
(1)心理护理:采血人员对献血者进行采血时,除去讲解献血方面知识、耐心解答问题,还需加强其面部表情变化观察,及时发现献血者身心不适问题,并耐心咨询引导其主动表述。若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目光呆滞情况,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避免其引发抽搐等反应,同时可叮嘱献血者偏头或者与讨论其他话题来转移注意力,避免观看抽血过程,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来增强献血者自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对所有献血者予以尊重,让其在精神上自觉有光荣感的情感体验。(2)加强巡视:安排专人来加强献血者采血期间关于穿刺点皮肤异常、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等问题的监测工作,确保所有异常可及时发现并实施对症处理,增加献血者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被重视感。
 
1.3.3 采血后护理
心理支持:献血结束后(即采血针拔出体外),叮嘱献血者伸直前臂,然后后用棉球对穿刺点进行5~10 min的按压,必要情况下可配合弹力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避免局部出血。叮嘱献血者在血站点休息30 min,头晕者可平躺、抬高双脚至45°,保证头部血供正常,减轻不适症状。献血者休息期间,护理人员为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包括30 min内禁止吸烟、1~2 d内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和进食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果蔬及高蛋白食物,做好穿刺部位清洁工作,保持穿刺点干燥,同时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变化和体征监测,确认无其他不良反应后,积极向献血者表示感谢并引导献血者有序离开。
 
1.4 观察指标
1.4.1 献血反应
记录献血者采血期间出现的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循环系统(流汗、面色苍白、血压降低)、意识异常(嗜睡、意识不清)及皮肤湿冷等献血反应发生情况。
 
1.4.2 护理满意度
应用血站自制护理满意度表,列入护理人员干预方法、采血人员操作熟练度、献血者自觉机体舒适度、心理满意度等项目,分值范围在0~100分,其中评分为90~100分视为满意,75~89分视为基本满意,低于75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3 情绪稳定评分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献血者负面情绪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献血者负面情绪更严重。
 
1.4.4 随访
1年内随访,记录两组献血者再次自愿献血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10.00%vs.33.33%),组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对应值高(93.33%vs.66.67%),组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χ2=6.67,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两组献血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献血者自愿献血率
1年内随访,观察组再次自愿献血概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组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χ2=5.455,P=0.020)。
 
3 讨论
无偿献血作为一种公益行为,是献血者基于社会责任心向血站或相关单位提供自身血液的自发行为,也是临床医疗通过补给血液治疗病症的常用方法。有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初次献血者中仅有2.6%会转为固定献血,可见自愿无偿献血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究其原因,除去来自群众个人的主观因素(如献血意愿、内在动机、责任感、恐慌感等),客观因素同样也是降低献血者二次献血率的影响因素,如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较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献血时间过长等,导致整体献血体验较低或是不愉快[7,8]。其中,献血反应作为影响献血者身心舒适度的主要原因,通常根据其不适反应程度进行分级,其中,头晕、流汗、面色苍白,但献血者意识正常,无其他循环系统反应,视为轻度不适反应。此类献血反应处理难度低。医护人员叮嘱献血者采血后休息20 min,适量饮水即可有效缓解症状[9]。献血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血压降低等,但意识正常,视为中度不适反应。医护人员需帮助其调整舒适体位,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变化和进行体征检测,必要时需注射胃复安来缓解不适。晕厥、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视为重度不适反应,献血者此类问题较为严重,需借助医疗方法进行干预,包括吸氧、静脉通路建立、镇静类药物使用等,避免献血者出现其他意外事件[10,11]。此外,血液采集和储存等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确保采血工作能安全有序开展,进而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血液报废率[12,13]。由此可见,献血反应的发生会极大影响献血者的健康安全,临床需明确病症发作相关影响因素,针对血站采血工作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来落实整个献血流程的风险防控,减轻献血者心理负担,提高身心舒适度,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之一[14,15]。
 
血站医护人员针对无偿献血者采血期间多选择常规护理,即正常接待医护人员,并通过健康宣教讲解献血相关注意事项,忽略献血者心理上的支持护理,且健康宣教强调单方面传递信息,注重说教而忽略倾听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会增加献血者心理负担。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常规护理问题,主张联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献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SAS(24.11±1.36)分、SDS评分(23.78±1.85)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赖锦杨[13]一文中研究结果相符。研究中,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献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SAS(24.25±1.41)分、SDS评分(23.23±1.82)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证实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研究将心理护理贯彻献血者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整体干预环节,提高献血者整体身心舒适度。采血前护理中,无偿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会因不了解献血流程而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刺激其迷走神经兴奋程度,进而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和降低血压,引发晕厥[16]。因此,有效心理沟通中采血人员在接待献血者时,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充分了解其对待无偿献血行为的心理历程,通过健康宣教来强调献血行为的安全性和医疗意义,简化描述献血流程,纠正其错误认知,并予以献血者鼓励和安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缓解献血者不良情绪,避免迷走神经过度兴奋,确保充足心脑供血,进而降低献血反应[17]。环境护理中,通过保持采血站的地面干净无脏物,温度调节适宜,提高环境舒适度能提高献血者对采血点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增加身心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环境因素对采血工作的负面影响。生理护理中,做好相关采血前准备,包括确认献血者生理状态,是否睡眠充足,过度疲劳、空腹、饮酒及运动量过大者均建议其不参与本次采血,避免献血者引发低血糖和晕厥反应,最大化控制献血反应发生风险。采血中护理,采血人员积极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变化,及时发现其机体不适予以对症处理保持良好态度积极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和鼓励,让献血者自觉被重视,缓解其负面情绪,并针对存在晕针、晕血者予以遮挡采血,通过交谈或其他措施分散献血者注意。与此同时,控制好血站每日献血人数,确保每位献血者都能得到舒适护理,并由专人巡视,及时发现穿刺点红肿、皮肤异常等问题,采取有效处理,避免献血反应发生或加剧。采血后护理中,叮嘱献血者按压穿刺点,避免局部出血,若献血者已经出现献血反应,需根据其不适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并对献血者不适症状进行解释,减轻其心理负担,直至机体恢复健康状态或症状消除后,经医护人员确认状态后才能离开血站,确保其采血安全,有利于提高献血者二次献血率。本研究中,1年内随访,观察组再次自愿献血概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与邹丹丽[18]研究结果相符。研究中,1年内随访,观察组再次自愿献血概率为83.14%高于对照组的63.28%(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再次自愿献血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干预中,既能有效降低其献血反应发生率,还有利于稳定献血者心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再次自愿献血率,整体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卞玲,柏则蓉.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70-2572.
[2] 庞倩,郜萌萌,王蕾.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无偿献血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79-81.
[3] 赵杰.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8):103-108.
[4] 张蕊,陈妍,郭东辉,等.献血者在不同采血护理模式的献血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90-92.
[5] 罗春香,李璘,魏志宏,等.长沙市无偿献血人员对可经血液传播疾病病原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4-8.
[6] 李丽颜,贝孟辉,梁映媚,等.延续性护理对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2):76-79.
[7] 杨恋.整体护理在血站血小板采集中应用进展[J].保健文汇,2020(9):199-200.
[8] 关飞舜,吴岚.献血服务质量关键性指标对固定献血者保留的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4):257-259.
[9] 梁进芳,张华,郭矿玲.云浮市无偿献血不足量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9):16-19.
[10] 张业.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34):123-125.
[11] 邹丹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2):179-181,185.
[12] 王峰.整体护理应用于无偿献血招募和血液采集过程中的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21,6(5):158-160,167.
[13] 赖锦杨,梁艳芳,叶女.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0):163-165.
[14] 崔岩.健康教育指导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38-139.
[15] 王娟,潘庆,邢彩霞.医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1,34(2):177-179.
[16] 倪永琴.心理护理对降低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4):26-27,51.
[17] 赵小娟,陈娜,滕亚莉.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0):189-191.
[18] 邹丹丽.血站献血服务中通过整体护理对报废率和不良反应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31):126-128.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